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速公路最新疫情防控措施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速公路最新疫情防控措施1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指导各地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控措施,高效统筹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疫情防控工作,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01号),部对《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七版)进行了修订,取消了中风险区和密接的密接等相关内容,调整了工作人员核酸检测频次,强化了保通保畅等相关要求。
2022年11月17日,正式印发《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八版)。
一、总体防控要求
1.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公路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工作。
进一步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疫情应急处置相结合,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分类分级制定防控方案及应急预案,备足防疫物资,做好应急演练,加强值班值守,及时报送信息,科学精准做好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坚决防止疫情通过公路交通传播扩散。
2.保障公路交通正常运行。
严禁擅自阻断或关闭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严禁擅自关停关闭高速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确保公路交通网络畅通。
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因出现确诊等情况确需关停的,应报经省级联防联控机制批准。
积极配合当地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探索以功能区或独栋建筑等为单位进行风险区域划分,最大限度保持服务区运转。
3.加强关停关闭服务区和收费站管理。
确需关停关闭服务区和收费站的,要提前向社会发布关停关闭以及绕行路线等相关信息。
临时关停的服务区要继续保留加油、如厕等基本公共服务功能。
服务区和收费站关停关闭后,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尽快完成人员隔离、精准流调、快速处置、全面终末消毒等工作,经属地联防联控机制验收合格后,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实现快封快解。
4.规范公路防疫检查点设置。
严禁在普通公路同一区段同一方向设置2个(含)以上防疫检查点,严禁在高速公路主线和服务区设置防疫检查点,严禁防控措施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
会同相关部门,针对新的防控要求,进一步研究优化公路防疫检查点的设置和工作流程,逐步将防控重点向源头推进,推动关口前移;组织开展评估,对防疫效果不明显、点位设置不合理、易导致车辆拥堵缓行的公路防疫检查点,应撤尽撤,最大限度保障畅通。
5.加强核酸检测点设置。
配合卫生健康等部门,在高速公路省界服务区,以及车流量较大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置核酸采样点,按照“自愿、免费、即采即走、不限制流动”原则,面向跨省流动人员提供“落地检”服务,引导司乘人员主动进行核酸检测,推动防控关口前移。
6.严格落实人员、物品、环境“三同防”要求。
坚决阻断五类病毒传播途径:公共接触部位随时消毒,阻断公共接触物交叉传播;在流水条件下按照“七步法”勤洗手,阻断手的传播;关键岗位员工佩戴护目镜、防护镜,阻断眼、口鼻传播;接触钱款、票据员工佩戴手套并随时洗手消毒,阻断钱款、票据传播;全员佩戴口罩,全力避免人员聚集,公共场所开窗通风,阻断飞沫传播。
7.加强培训宣传。
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政策培训和技术培训共推进,加强对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各类人员的培训,做到全员覆盖,应知尽知、应会尽会。
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相关法律、知识和措施的宣传,引导司乘人员提高防护意识,自觉遵守防控规定,切实保持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线”等良好卫生习惯。
及时发布本区域防疫措施和相关要求,引导公众做好自身防护,带齐查验资料,合理安排出行。
8.加强疫情应急处置。
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工作职责,建立疫情防控全员责任体系,细化全环节、全流程疫情防控台账。
建立人员应急调配替换机制,发生疫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终末消杀,紧急调配轮岗备勤人员进行替换,确保服务区基本服务正常运行。
9.健全完善定期通报制度。
加强对本地区服务区和收费站关停关闭、公路拥堵缓行、通行服务保障等情况的监测和明察暗访,发现薄弱环节,督促相关单位认真及时整改。
同时,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公众关切。
二、公路服务区室外
10.加强入区引导。
通过提前发布信息等措施,引导车辆向沿线非繁忙或拥挤服务区均衡分流,适当控制客流量较大服务区的入区车辆和人员数量,提高防疫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
11.加强车辆停放管理。
优化交通标线,引导车辆分区有序停放、司乘人员便捷通行,减少交叉流动。
通过优化停车位布局、设置潮汐车位等方式,合理增加货车停车位,提升货车停放服务能力。
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地区及相邻地区,视情选择有条件的服务区,设置涉疫地区车辆的停放专区、司乘人员休息专区,或设置货车临时专用服务区,实施闭环管理,并配合涉疫地区做好滞留人员疏解转运的公路通行服务保障工作。
22.科学调整经营业态。
根据疫情扩散风险及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及时调整经营业态和营业时间,适当增加通风消毒频次,控制场所客流密度,避免人群聚集,降低传播风险。
23.加强食品外包装消毒。
对肉类等冷链食品外包装,严格采用有效的低温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处理,并定期对消毒措施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
对其他货物外包装,根据消毒对象的特点,选择安全有效方式进行预防性消毒,同时做好消毒工作记录和质量控制。
直接接触冷链货物的人员,应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并避免货物紧贴面部、手触摸口鼻等动作。
24.严格食品采购和加工。
坚持从正规渠道采购食品,保证来源可追溯。
生熟要分开加工和存放。
处理生肉、生水产品等食品,应避免交叉污染。
加工肉、水产品等食物时要煮熟烧透,尽量不提供生的水产品。
25.鼓励采用扫码支付。
推荐顾客采用非接触扫码付费,收取现金时要做好防护及消毒。
有条件的可在出入口等醒目位置,提供口罩等防护物资自助设备,方便司乘人员购买使用。
四、公路收费站
26.加强通行介质管理。
安排专人对回收和库存的通行介质,以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或采用经验证安全有效的物理消毒方法和其他无害化处理方法,确保通行介质安全卫生。
收费人员在收发环节,应按要求佩戴口罩和手套等防护用品,确保通行介质规范卫生收发。
27.强化收费车道现场防控。
根据流量及时增开车道,实现“快收快走”,尽量避免司乘人员下车走动。
做好现场人员防护、设备消毒等工作。
有条件的,可设置非接触式智能化收费设施。
28.加强电子不停车收费宣传和服务。
进一步强化宣传,优化ETC发行和使用服务,引导公众安装使用ETC,减少车辆停靠时间,尽可能减少通行介质使用,杜绝疫情传播风险。
五、内部防控管理
29.加强员工上岗管理。
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制度,严格落实“体温三测”(全员必测、岗前必测、岗中监测)和“四不上岗”(涉疫风险人员管控措施解除前不得上岗、未按规定健康检测不得上岗、体温检测不合格不得上岗、未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不得上岗)要求,杜绝带病上岗。
所有员工应如实报告个人健康状况,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疑似症状应及时上报,按规定程序到医院筛查,未排除风险的不得返回岗位。
必要时可实行一线员工闭环管理、倒班运行。
员工要尽量避免参加聚会、聚餐、婚丧嫁娶等聚集性活动。
30.加强员工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
响应国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政策,无接种禁忌的一线员工应做到“应接尽接”,加强接种后个人防护。
一线员工及与其有接触的非一线员工每周开展2次核酸检测。
出现本土疫情时,根据疫情扩散风险或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开展核酸检测。
31.加强员工就餐管理。
采取分餐制,用餐人员应保持安全距离,减少餐间交流。
鼓励以错峰、打包方式就餐,尽量使用一次性餐具,重复使用的餐具应确保“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
32.加强员工个人防护。
督促员工上班必须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卫生,测量体温并做好相关记录。
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须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