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2023学校乱点乱象整治方案,一起来看看吧。

2023学校乱点乱象整治方案1

一、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年集中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自去年10月25日我市校园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市委***书记、市政府***市长对这项工作十分关心,要求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务必抓出成效。

全市各县区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精心部署,行动迅速,措施有力,认真扎实地做了大量工作,全市集中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基本实现了预期的工作目标。

(一)加强领导,建立覆盖全市的组织网络

根据省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我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四位领导担任正、副组长,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市容局、市文化局、市工商局等十个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的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校园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从市委政研室、市综治办、市教育局抽调专人组成办公室开展日常工作。

各县区、市直各职能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也迅速成立了以负责人或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人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从而形成了覆盖全市的集中整治组织网络,强有力地保障了集中整治工作的开展。

市集中整治领导小组成员还在全市确定了5所高校和21所中学作为联系点,帮助解决校园及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指导协助搞好校园及周边环境的集中整治工作。

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各县区领导小组成员也分别联系重点学校,帮助学校解决校园及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

(二)层层动员,营造集中整治工作的良好氛围

*年10月25日,市集中整治领导小组召开全市校园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动员大会,对集中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会后,各县区、各职能部门也都层层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广泛地宣传发动。

在集中整治过程中,市集中整治领导小组于*年11月10日召开了全市集中整治工作调度会,于*年12月6日和*年1月13日分别召开了6区1县及市直职能部门汇报会,对全市集中整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同时各县区、市直各职能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墙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集中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目的和要求,印发《通告》、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开通热线电话、设立举报箱,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全市共编印集中整治工作《简报》近百期,印发宣传单2.5万份,《通告》1万份、张贴标语8千张、悬挂横幅250幅、出动宣传车1000多台次。

(三)明确任务,认真制定实施方案

市校园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领导小组先后召开2次领导小组会议,精心研究制定我市校园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方案

《方案》对集中整治工作的任务目标、工作重点、主要措施、实施步骤均提出明确的要求。

各县区、各职能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也按照市领导小组的部署,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职责和实际情况,制定集中整治行动方案,全市集中整治工作按照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突出重点,大力推进集中整治工作

针对我市大中小学数量多、分布广,校园及周边环境问题复杂,存在问题多的特点,市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采取抓住重点,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方针,对全市755所大中小学周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摸排梳理,突出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存在的治安、交通、“三厅一吧”、固定及流动摊点、违章建筑等重点问题,卓有成效地优化学校周边环境。

一是全面排查,确保集中整治的针对性。

为保证集中整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市整治领导小组制定了符合淮南实际的“一校两表”,即《校园及周边环境隐患及其他问题排查表》和《校内安全隐患排查表》,下发到全市755所大中小学。

采取全面摸排与集中摸排相结合、重点排查与分散排查相结合、学校梳理与部门梳理相结合的方法,对校园及周边存在问题的数量、类型、性质等进行逐一摸排登记造册,建立台帐,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横到边、竖到底,为集中整治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第一轮共摸排出6大类1021个问题。

第一轮整治后,为巩固成果,从12月7日起,进行再次调查摸底,第二轮又摸排出301个问题,为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二是打防并举,全面优化校园周边治安、交通秩序。

在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工作过程中,公安部门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巡警、派出所民警、学校保卫干部等几支力量密切配合,联手整治。

各级公安机关对发生侵害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案件组织专门力量,快侦快破,依法严惩了侵扰学校、师生的流氓黑恶势力。

加强了学校周边的巡逻控制,安排值班民警在上学、放学和晚自习期间易发案的重点部位进行治安巡逻,市巡警支队每晚固定两部车在高校集中的田家庵区学院路段,不间断巡逻,在一些主要路段,新增了18处治安岗亭和报警点。

三个月来,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先后出动警力4000多人次,车辆1200多台次,检查高校、中小学及幼儿园507所,查出并整改安全隐患111处,查处侵害师生的各类治安案件16起,依法处理涉案违法人员24人,及时处置了影响学校稳定的突发性事件2起,较好地维护了学校的安全稳定。

针对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状况,我市认真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积极整治交通安全隐患,扎实开展“交通法规进校园”活动。

大力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在集中整治阶段,对位于国道、省道和市区道路两侧的83所学校及周边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增设了交通设施41个,在35处校园门前建立了醒目的交通警示标识,在市区主干道两侧23所学校门前学生上学放学期间

设置临时提示性标识,施划斑马线56条。

针对淮南师范学院新校区门前道路车速快、交通状况复杂的实际,市交警支队专门请省厅交警支队的领导和专家进行现场论证,增设了道路中心隔离护栏和三道减速反光道钉,设置了行人过街中央安全驻足区,施划了地面导流线等,有效地改善了这一路段的交通状况。

交警部门实行错时与延时、定点与流动相结合的勤务新机制,坚持高峰站点、平峰巡线,特别是在学生上、放学高峰期增加警力,对于国道、省道和市区干道两侧的中小学以及交通事故多发路段实行交警大队包片、中队包段、民警包点的方法进行集中整治,从而有效地消除管理失控造成的交通事故。

*年,我市交通事故明显减少,在交通事故发生的数量、一次性死亡3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中,我市比上年同期大为减少,在全省是最低的。

三是多措并举,大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文化环境。

在集中整治校园周边文化市场中,我市以“三厅一吧”(歌舞厅、电子游戏厅、录像厅、网吧)为重点,采取划片包干、定点定位的办法,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四是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原远离闹市和公路主干道的学校自然进入闹市或面临公路主干道,门前及周边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增多,各大中小学校门前的交通安全状况还有待于改善。

五是春季来临,新学期开学,影响校园及周边环境的问题容易出现反弹。

实现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根本好转还任重道远,不是靠一两次的集中整治就能够彻底解决的,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形势,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政治的、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要从执政为民,从我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当作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自身义不容辞的职责,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落实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的各项措施,把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做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抓牢抓实,抓出成效。

三、创新机制,常抓不懈,扎实做好*年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

今年是我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一年,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及周边环境,意义十分重大。

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是促进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维护稳定的需要,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需要,是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切实做好*年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

(一)加强领导,为整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各县区、各有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做到机构不撤,力度不减。

要继续实行领导小组成员联系点制度,帮助、指导、协调、解决所联系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加强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市、县区校园及周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参谋作用,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校园及周边问题进行摸排、分析、汇总,对整治工作进行督查督办,确保各项整治措施的落实。

(二)依托“两表”,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要继续以“一校两表”为抓手,全面创新工作机制。

“一校两表”即《校内安全隐患排查表》和《校园及周边环境隐患及其他问题排查表》,是我市整治工作的一个创新,是整治工作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作。

对“一校两表”进行梳理、分析、汇总,可以全面掌握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食堂、用电线路、消防器材、校园网的安全等状况,可以全面掌握校园周边存在的200米范围内的“三厅一吧”及不良音像书店报刊点、校门前两侧50米内的各类摊点、校园周边治安、违章建筑、学校门前的交通秩序等状况,为领导决策,为更好地开展整治工作提供翔实、完备的第一手资料。

对于“一校两表”的使用,一是要实行定期、滚动排查上报。

定期上报是指每年4月、11月,一年两次全面上报;滚动上报是指集中整治期间和平时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摸排,尤其是出现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师生安全问题时要立即上报。

市、县区两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依据上报的“两表”进行梳理、分析、汇总,掌握校园及周边环境存在的各类问题,及时向各县区、各职能部门通报、反馈,对存在问题要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时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能够认真使用好“一校两表”,就能够较好地解决有关职能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状况不能及时准确掌握,而学校清楚周边存在的问题但自身无力解决这样一个长期困扰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问题。

二是要围绕“两表”建立台帐制度。

各级教育部门、综治部门及各学校要对“一校两表”认真梳理、分析、汇总,把校内、校外情况摸清、摸准,建立起完备的工作台帐。

台帐内容除“一校两表”外,还应有各类文件、会议记录、整改措施、整改通知书等,并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反馈。

三是要依托“两表”,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市、县区各级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通过整治工作中“一校两表”的建立、完善、使用,把这个载体变为长效机制的一个重要部分,把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使整治工作真正做到日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建立起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

(三)强化管理,大力创建安全文明校园。

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的目的是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文化、卫生、交通、市容环境,同时校园内部的安全管理、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文明习惯养成、卫生环保意识、安全防范能力也需要不断加强提高。

在强力推进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深化“安全文明校园”的创建活动,把创建安全文明校园作为深化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来抓,做到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与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内外互动,相互配合,同步推进。

一是要从严治校,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各级各类学校要层层建立和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一把手”责任制度,校长(院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校园安全工作负总责。

学校安全工作任务要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并认真执行责任追究制。

在学校考核、评估、评优、评奖中,要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基本条件,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度。

要全面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领导组织机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综治委、教育部、公安部关于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和《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进一步充实学校的保卫力量,落实各项安全制度,构筑学校安全防线。

二是要积极整改,消除学校内部安全隐患。

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摸排检查,对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用电线路、消防设施等问题进行重点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要健全治安群防群治体系,建立治安信息员队伍,学校职工住宅区和学生宿舍要成立看楼护院组织,要建立健全学生住宿档案,准确掌握学生在外租房情况。

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集体用餐管理规定》,对学校饮食和卫生实行日查制,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爆发。

三是要加强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和法制意识。

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若干意见》,坚持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要普遍对师生进行法规校纪教育。

各校法制副校长或辅导员要认真执行《淮南市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管理办法》,定期到学校做法制报告

各级各类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加强法制与安全宣传,强化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禁毒教育,增强广大青少年的的自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