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家庭新冠疫情防范措施精选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家庭新冠疫情防范措施1
居家隔离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效控制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
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居家隔离人群可能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呼吸困难患者、轻症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
感染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病原学检测阳性,明确具有传染性。
密切接触者:指与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发生过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
密切接触者可能成为新冠肺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故也需要划为可能具有传染性的人群,直至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隔离场所要求
1.阳性人员最好单独居住。
如果条件不允许,选择房屋里通风较好的房间作为隔离室,保持相对独立,保持房门关闭。
2.在相对独立的隔离室外放置桌凳,作为非接触式传递物品的交接处。
3.房间使用空调系统通风时,应选择分体式空调,避免使用中央空调。
如使用中央空调,保证空调运行正常,加大新风量,全空气系统关闭回风。
4.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独立卫生间,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共用卫生间。
必须共用时须分时段,用后通风并用500 mg/L-1000 mg/L含氯消毒液或75%酒精等消毒剂擦拭身体接触的物体表面。
5.房间内应当配备体温计、纸巾、N95/KN95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及带盖的垃圾桶。
居家阳性人员自我管理
1.健康监测。
居家阳性人员应当每日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
有条件监测指脉氧,规律服药。
居家治疗人员服药时,须按药品说明书服用,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
如患有基础疾病,在病情稳定时,无需改变正在使用的基础疾病治疗药物剂量。
新出现严重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及时联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医生或前往医院就诊。
2.禁止外出。
居家阳性人员严格做到不外出,拒绝一切探访。
对于因病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须专人专车,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闭环管理。
3.个人防护:
①非单独居住者,其日常生活、用餐尽量限制在隔离房间内,其他人员不得进入隔离房间。
②隔离房间内可不戴口罩,离开隔离房间时要佩戴N95/KN95口罩,洗手或手消毒后再出房门。
佩戴口罩前后和处理用过的口罩后,应及时洗手。
③尽量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必须接触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规范佩戴N95/KN95口罩。
④如阳性人员为哺乳期母亲,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可继续母乳喂养婴儿。
4.居家阳性人员可在阳性检出居家隔离的第1-4天进行抗原检测,第5天开始进行核酸检测,间隔24小时连续2次核酸检测达到解除隔离标准的,可以解除隔离管理。
5.卫生防疫要求:
①保持房间通风,每天尽量开门窗通风,不能自然通风的用排气扇等机械通风。
做好卫生间、浴室等共享区域的通风。
②准备食物、饭前便后、摘戴口罩等,应当洗手或手消毒。
擦手时,最好使用一次性擦手纸。
③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口鼻或用手肘内侧遮挡口鼻,将用过的纸巾丢至垃圾桶。
④不与家庭内其他成员共用生活用品,餐具使用后应当清洗和消毒。
若共用卫生间、浴室,一定要错开时间,用后要及时进行消毒。
(3)做好手卫生、环境消毒。
包括在做饭、用餐等过程中,要注意手卫生。
(4)咳嗽、打喷嚏时,一定要拿纸巾盖住口鼻,避免喷溅导致的气溶胶传播风险。
(5)用过的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及其他垃圾应及时装入塑料袋,并放置到专用垃圾桶。
(6)个人物品勿混用。
家庭新冠疫情防范措施3
01
老年人
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引发重症的危险人群,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更是重症的高危人群。
因此,有老年人的家庭和养老机构就更应该防范感染的风险,发生疫情的时候,养老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老年人被感染。
加快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疫苗接种,持续推进60~79岁老年人的疫苗接种。
02
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
在临床当中,有基础病,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这些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引发重症的风险更高。
这也提示我们,在治疗新冠肺炎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基础性疾病的治疗。
03
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
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建议没有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应当尽快接种新冠疫苗,符合加强接种条件的要尽快加强接种。
04
未接种新冠疫苗的3岁以下婴幼儿
儿童属于新冠易感人群,虽然三岁以下没有新冠病毒疫苗覆盖,但家长不必过分担心。
一方面,儿童感染新冠后临床症状比较轻,3至5天就能恢复,症状以发热、咳嗽、腹泻、呕吐为主,发生肺炎和重症的概率比成人还低。
另一方面,婴幼儿的活动范围小,暴露风险也比较小。
从国外的病例看,90%属于家庭聚集性发病,也就是父母把病毒传给小孩。
因此,年轻父母只要做好自身防护,避免把孩子带到高风险区或者人流密集场所,在家里注意做好通风和手消毒,让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就能有效降低孩子被感染的风险。
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1、有效佩戴口罩。
乘坐电梯、公共交通工具、进入人员密集的场所等应正确佩戴口罩,若有发热、咳嗽、喉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
2、勤洗手。
如果有条件,尽可能用流水洗手,配合使用肥皂或洗手液,认真清洁指尖、掌心、手腕各个部位。
3、常通风。
提倡开窗通风,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
温度适宜时,可使窗户常开。
4、一米线。
排队、付款、交谈、购物时,要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5、少聚集。
疫情期间,少聚餐聚会,少走亲访友,少参加喜宴丧事,非必要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正确使用防疫用品
1、家庭环境主要做好清洁,消毒为辅,温湿度适宜时,要尽量做到通风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