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地震交界地区来说,日常要做好地震防范工作,下面小编整理了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准备工作检查要点,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准备工作检查要点篇1
为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抗大震、抢大险、救大灾”总体目标,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工作落实,全面提升全省地震灾害防范应对能力。
一、统筹做好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1.强化重点工作部署。
召开20xx年度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全体会议,传达国家有关会议精神,通报20xx年地震趋势预报意见,对全年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准备工作提出要求。
(责任单位: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
2.开展年度地震应急工作督导检查。
进一步优化完善检查方案和清单,指导督促重点地区落实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准备工作要求。
(责任单位: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
3.做好地震灾害和地震事件的应急处置。
规范处置流程,实现清单化、流程化、模块化。
加强值班值守,确保地震发生后能快速反应、有效应对,最大限度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责任单位: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全体成员单位)
二、深化地震灾害救援指挥机制建设
4.调整省抗震救灾指挥部。
优化指挥部组成人员,更新指挥部领导、成员和联络员基础信息,确保遇到重特大地震灾害时,指挥部能够快速启动,高效运转。
(责任单位: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
5.推进基层指挥机构建设。
优化基层应急救援组织架构,明确具体成员及工作职责,推进重点地区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向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延伸,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指挥体系。
(责任单位: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各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
6.加强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规范各级政府、部门、行业企事业单位地震预案编制、审核、备案和检查工作,加强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上下贯通、完整配套的预案体系。
(责任单位: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
7.强化议事协调机制建设。
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抗震救灾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的通知》,规范市县应急响应启动、指挥部运行等机制,推动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实体化运作,更好发挥职能作用。
(责任单位: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
8.编制专项应急工作方案。
指导各市结合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结果,制定本级地震应急准备方案和应急物资保障方案、救援力量准备方案等专项方案,提高应急准备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责任单位:各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
三、提高震后应急指挥信息化水平
9.推进与周边省指挥平台互联互通。
在国务院抗震办领导下,加强与周边省份指挥部沟通协调,围绕年度地震趋势预报意见,推进京、津、冀、晋、蒙五地指挥平台互联互通。
(责任单位: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
10.加强科技信息手段应用。
深化与科研机构、高校、企事业单位合作,探索互联网位置大数据热力分析、卫星遥感、无人机远程侦查、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等高科技手段在地震救援中的应用,提升震后指挥决策的科技化、信息化水平。
(责任单位: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省地震局、省科技厅)
11.优化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
逐步完善人口、房屋、经济、气候、地质结构、重大危险源、学校、医院、各类救援力量等基础数据,提升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精准度。
(责任单位: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省地震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气象局、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地矿局)
(责任单位: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张家口市人民政府)
23.扎实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督促各市编制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指导市县分类规划建设1-2处示范性应急避难场所,做好省级示范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筹备工作,推动《河北省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出台。
(责任单位: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各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
七、广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24.做好地震舆情引导工作。
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协调联动,建立健全舆情收集、分析、报告和应对工作机制,共同做好涉震舆情监控和宣传引导,做到重大舆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责任单位: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省地震局、省委宣传部、省网信办、省公安厅、省广播电视局)
25.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
持续推进防震减灾科普“六进”活动,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精品创作,加强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责任单位: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省地震局、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广播电视局,各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
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准备工作检查要点篇2
检查要点和对接要点
一、检查要点
(一)整体情况
1.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组织领导、贯彻落实、工作部署、政策制定、资金投入、监督检查等情况。
(二)有关重要文件落实情况
2.20xx年3月10日自治区地震重点危险区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现场会议落实情况。
3.《自治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加强20xx年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新抗震办[20xx]3号)落实情况。
4.关于切实做好昌吉市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准备检查工作的通知(昌市抗震办字〔20xx〕2号)
(三)预案机制准备方面
5.乡镇、街道地震应急预案和相关部门预案、地震重点危险区应急准备专项预案制修订情况,村、社区等基层人员疏散方案和地震预案学习掌握情况。
6.指挥协调机制、信息收集研判机制、新闻宣传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区域联动机制等建设情况,特别是震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的工作流程、处置措施,指挥部组成、分组、职责及责任单位和人员落实情况。
7.地震应急桌面推演、单项演练和综合实战演练开展情况。
(四)力量队伍准备方面
8.乡镇、街道,各单位各部门地震救授力量建设情况,不同规模力量调度和编组演练方案制定情况。
9.乡镇、街道指导村、社区等辖区基层救授力量组织建设情况。
(五)物资装备准备方面
10.救灾物资储备及需求测算情况,物资筹集方案制定情况,以及物资调运、发放准备情况。
(六)抢修保通保障准备方面
11.地震重点危险区交通、通信、电力等重要基础设施和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等生命线工程抢修保通方案制修订,抢修保通队伍、装备建设等通保障准备情况。
12.通信设备配备、高科技手段利用、通信保障预案制修订等通信保障准备情况,以及队伍定位、行进轨迹、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等与应急部指挥一张图、卫星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对接情况。
13.震后第一时间交通管控措施的方案、机制和力量预置情。
14.震后第一时间现场管控、维护社会稳定的措施方案。
(七)风险排查防范方面
15.摸清风险底数,城乡民居抗震设防达标情况,重大危险源、重要目标、重大基础设施、人员密集场所等安全风险隐患排查与治理情况及相关专项预案制修订情况。
16.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开展和评估结果使用情况。
17.地震易发区居民小区、学校、医院,以及重要设施的抗震加固情况。
18.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维护及启用预案制定情况。
(八)社会动员方面
(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教育局,各乡镇、街道)
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准备工作检查要点篇3
一、地震前预防
1. 加强房屋坚固性。
着重考量梁柱,墙壁。
可将牢固坚实的书架靠墙放置,还可考虑增加梁柱以达到增强巩固性效果。
2.每个房间都设置一块没有东西可以砸到您的相对安全地。
(头上无吊灯,身边无壁橱书柜等大型家居,无大玻璃镜大画框等悬挂物,无冰箱,热水器等杂物,无电源插座,煤气罐,水管水槽的安全地)
3.预备一些罐装食品,瓶装水和防尘口罩面具,手摇电筒,袖珍收音机。
4.知道如何关掉煤气和主要水管。
5.教会家庭成员必要的地震安全措施和逃生技巧。
二、地震摇晃中:
1.立即下蹲抱头卷曲,利用一些坚固的防护工具,如坚固的座椅。
2.房屋震荡时极容易被掉落的石块玻璃等砸伤,不要慌乱走出室外,待在直到确定可安全撤离。
3.远离书柜,衣橱等容易砸伤你的家具。
4.远离窗户,在高楼中,等到火警警报停息后再逃离出来。
5.如果在床上,呆在原地,用枕头保护好头部。
6.如果在户外,找一个远离建筑物,大树和高压线的空旷场所。
如剧烈地震请趴在地上。
7..如果在车内,慢慢行驶到空旷地直到地震结束。
三、地震后
1.检查受伤情况,如有需要,参加紧急救援工作,帮助身边周围的人脱离险境。
2. 检查房屋受损情况。
如损坏严重,应远离房屋直到专业人士检查。
3. 如果闻到煤气味,立即疏散室内人群,绝对不要使用火机等危险品。
确定窗户墙面等安全后,开窗流通空气。
4. 如果发现断电,拔掉主要电器插头,如看到保险丝烧坏,或闻到烧焦的电源线味道,或看到插座火花,请远离,等专业人士解决后再进入,注意远离室内有水的地方。
地震防范措施
一、地震的征兆
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
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
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地壳变形,小地震活动,地声、地光、地磁变化、重力变化、地电变化、地应力变化、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份的变化、地震波速度变化等。
二、室内应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
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如果住的是楼房出不去,应立即关闭煤气和电闸,将炉火扑灭,躲到结实的床、桌下,或躲进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或厨房,要注意保护头部,以防异物砸伤;要用口罩捂住嘴和鼻子,身体取低位;注意千万不要跳楼,俗语说:“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因为跳窗时人在地震过程中站立行走不稳,跳楼危险性极大;不要下楼梯,不要到处跑,不要随人流拥挤,这些地方容易崩塌垮掉、发生挤压踩伤。
根据唐山地震震害调查结果表明,因跳楼或逃跑而伤亡的人数在六种主要伤亡形式(直接伤亡、闷压致死、跳楼或逃跑、躲避地点不当、重返危房、抢救或护理不正当等)中占第三位。
三、学校避震
1、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2、不要回到教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