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的逐步放开,最近阳性确诊者也越来越多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冠之后房屋消杀步骤,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新冠之后房屋消杀步骤1
01
新冠阳性家庭和所在楼栋如何消杀?
一方面,对于出现阳性感染者的楼栋,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规范的环境消毒:一是对阳性感染者家庭全面消毒,我们将派出专业消毒人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入户消毒的范围和对象。
消毒内容主要是室内空气 、厨房、卫生间、经常接触的物表以及患者使用的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等。
一般对室内空气进行超低容量喷雾,一般物体表面进行常量喷雾器喷洒或擦拭消毒。
在低温环境下,病毒可以长时间存活,因此对冰箱内存储的食物将作为医疗垃圾进行处置,并对冰箱内外表面进行擦拭消毒;二是对阳性感染者所在的楼栋进行消毒,重点是阳性感染者曾经经过或接触过的部位,主要包括电梯按钮、扶手、门把手、门禁呼叫器等。
另一方面,如果居民所在小区有阳性感染者,在感染者和密接者被转运离开后,专业消杀队伍会及时对感染者有过暴露风险的场所以及小区公共区域采取消杀措施,小区居民要做好以下防护措施:一是小区居民坐电梯、走步梯都要规范佩戴口罩,避免用手接触公共设施表面,在做手卫生前,不要摸眼睛、嘴巴、鼻子;二是家庭要进行开窗通风换气,每日至少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三是居家消毒应以清洁为主,消毒为辅,消毒并非必须使用消毒剂,居家优先使用阳光曝晒、热力等物理消毒方法。
要着重消毒的地方主要是频繁使用和接触的物表,可用60%-80%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衣物、被褥等织物一般也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消毒,但要勤换洗、勤晾晒,可在阳光下曝晒4-6小时。
餐饮具一般采用“清洁剂+流动水”清洗,如果不放心,煮沸或者使用消毒柜都是很好的选择。
此外,家庭消毒也要避免过度,别让“消毒”变“投毒”。
过度消毒不但不会增加消毒效果,反而会给健康带来负面作用。
新冠之后房屋消杀步骤2
一、终末消毒定义
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转移后,对其居住或活动过及其他可能受到污染的场所应进行终末消毒,确保终末消毒后的场所及其中的各种物品不再有病原体的存在。
1.病家。
在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转移后,应对其居所进行终末消毒,重点对其接触的环境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如卧室、卫生间、餐厅、厨房、客厅的环境和物品。
包括:室内空气,地面、墙壁等环境表面,桌、椅等家具表面,玩具,电器(特别是冰箱及其冷冻食品),开关、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使用的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等。
入户前,应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或其家属)充分沟通,了解家中环境和物品的具体情况,了解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家中的活动轨迹,确定污染范围,根据环境风险和物品特性开展评估。
对于评估为风险大且可以进行消毒处理的环境和物品,应选择正确的消毒方法,严格按照终末消毒处理。
对于评估为风险大但不能消毒的环境和物品,可采用密闭封存或静置等方式,确保达到无害化。
消毒前,将消毒时间、消毒范围、消毒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详细情况告知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或其家属)后,再实施消毒。
2.交通运输工具。
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离开后,应对交通运输工具进行终末消毒,包括:舱室内壁、座椅、卧铺和桌面等物体表面,患者使用的餐(饮)具,所用寝(卧)具等纺织品,排泄物、呕吐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和场所等。
3.医疗机构(方舱)。
在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出院(舱)、转院或死亡后,应对患者衣服等生活用品、相关诊疗用品和桌、椅、床单进行终末消毒;病房清空后,应对室内空气、地面、墙壁、卫生间等所有环境和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治愈出院(舱)时,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个人物品应消毒后带出院(舱)。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感染科门诊等,应在每日工作结束后,按照终末消毒的要求进行处理。
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使用过的诊室,对诊室内空气、墙壁、诊疗设备的表面等进行终末消毒后,非新冠患者方可使用。
4.农村和城中村。
农村地区环境复杂,卫生状况较差,物品种类繁多,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离开后对其进行终末消毒前,应做好家畜、家禽处理及灭蝇灭鼠等工作,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消毒方案。
城中村具有人员组成复杂、环境卫生状况较差、物品种类繁多等特点,在对其进行终末消毒前,应充分了解当地人员和环境等情况,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有针对性的制定消毒方案。
终末消毒时,需重点关注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起居房间、厨房、浴室、厕所(尤其是旱厕)环境及使用物品,以及垃圾堆、污水沟等的消毒处理。
二、终末消毒工作程序
1.消毒人员到达病人家后,首先向病人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查对门牌号、患者姓名是否符合,了解发病日期、病人居室、活动场所及日常接触使用的物品等情况,并以此确定消毒的对象、范围及方法。
2.消毒前应穿戴好防护服、帽子、口罩、手套、护目镜或者面屏,进行现场观察,了解污染情况,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内,并按面积或体积、物品多少计算所配制的消毒药物量,并注意所用药物有效成分含量,保证配置药物的有效浓度。
3.必要时在实施消毒前应先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采集样品,以了解消毒前污染情况。
餐(饮)具清除食物残渣后,煮沸消毒30分钟,或使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6.冰箱及冷冻食品。
冰箱外表面消毒参照“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内壁消毒采用低温消毒剂,或待冰箱内温度恢复常温后参照“物体表面”消毒方法。
当储存的冷冻食品有明确污染或疑似污染,建议按医疗废物处理。
7.手消毒。
参与现场工作的所有人员均应加强手卫生措施,可选用速干手消毒剂,或直接用75%乙醇进行擦拭消毒;醇类过敏者,可选择季铵盐类等有效的非醇类手消毒剂;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3%过氧化氢消毒剂或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等擦拭或浸泡双手,并适当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再按照上述方法消毒。
8.皮肤、粘膜。
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再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或过氧化氢消毒剂擦拭消毒3分钟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净;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消毒。
9.交通运输和转运工具。
应先进行污染情况评估:火车、汽车和轮船有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有效氯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完全清除污染物,再用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对飞机机舱消毒时,消毒剂种类和剂量按中国民航的有关规定进行。
10.粪便和污水。
具有独立化粪池时,在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需进行消毒处理,定期投加含氯消毒剂,池内投加含氯消毒剂(初次投加,有效氯约40mg/L),确保消毒作用1.5小时后,总余氯量达6.5mg/L~10mg/L。
消毒后污水应当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无独立化粪池时,使用专门容器收集排泄物,消毒处理后排放。
用有效氯2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按粪、药比例1:2浸泡消毒2小时;若有大量稀释排泄物,应用含有效氯70%~80%漂白粉精干粉,按粪、药比例20:1加药后充分搅匀,消毒2小时。
农村旱厕消毒时,旱厕内泥土或木板等地面可采用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消毒,喷药量200mL/㎡~300mL/㎡。
粪坑内粪便可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覆盖,封闭14天以上。
11.患者生活垃圾。
患者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
12.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的处置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使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封装后按照常规处置流程进行处置。
13.其他。
对于不能用现有消毒方法处理的物品或环境,现场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污染风险及其特性开展风险评估。
评估后确定为存在风险又无法实施消毒的,可通过密闭封存、静置等方式进行妥善处理,消除传播风险,确保环境和物品上不再有病原体的存在。
六、注意事项
病家随时消毒的要求:
如患者无法立即转出的情况下,消毒人员应指导病人家进行随时消毒,必要时提供所需消毒药品,并标明药品名称及使用方法。
根据病人家具体情况应做到“三分开"和“六消毒”。
“三分开"是:住室(条件不具备者可用布帘隔开,至少也要分床)、饮食、生活用具(包括餐具、洗漱用具、便盆、痰罐等)分开;“六消毒”是:消毒分泌物或排泄物、消毒生活用具、消毒双手、消毒衣服和被单、消毒患者居室、消毒生活污水。
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除做好患者的随时消毒外,还应做好本人的卫生防护,特别是护理患者后要消毒双手。
有人情况下,不建议喷洒消毒。
患者居住场所可采取排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20~30分钟。
新冠之后房屋消杀步骤3
设立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是疫情发生期间对密切接触者及其他需要进行隔离观察人员进行集中医学观察的临时性措施。
国家及省、市卫健部门对集中医学观察点的消毒方式方法有明确规范。
01
被隔离人员应该怎么做?
在观察期间不允许与其他观察对象接触。
随着疫情的逐步放开,最近阳性确诊者也越来越多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冠之后房屋消杀步骤,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新冠之后房屋消杀步骤1
01
新冠阳性家庭和所在楼栋如何消杀?
一方面,对于出现阳性感染者的楼栋,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规范的环境消毒:一是对阳性感染者家庭全面消毒,我们将派出专业消毒人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入户消毒的范围和对象。
消毒内容主要是室内空气 、厨房、卫生间、经常接触的物表以及患者使用的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等。
一般对室内空气进行超低容量喷雾,一般物体表面进行常量喷雾器喷洒或擦拭消毒。
在低温环境下,病毒可以长时间存活,因此对冰箱内存储的食物将作为医疗垃圾进行处置,并对冰箱内外表面进行擦拭消毒;二是对阳性感染者所在的楼栋进行消毒,重点是阳性感染者曾经经过或接触过的部位,主要包括电梯按钮、扶手、门把手、门禁呼叫器等。
另一方面,如果居民所在小区有阳性感染者,在感染者和密接者被转运离开后,专业消杀队伍会及时对感染者有过暴露风险的场所以及小区公共区域采取消杀措施,小区居民要做好以下防护措施:一是小区居民坐电梯、走步梯都要规范佩戴口罩,避免用手接触公共设施表面,在做手卫生前,不要摸眼睛、嘴巴、鼻子;二是家庭要进行开窗通风换气,每日至少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三是居家消毒应以清洁为主,消毒为辅,消毒并非必须使用消毒剂,居家优先使用阳光曝晒、热力等物理消毒方法。
要着重消毒的地方主要是频繁使用和接触的物表,可用60%-80%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衣物、被褥等织物一般也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消毒,但要勤换洗、勤晾晒,可在阳光下曝晒4-6小时。
餐饮具一般采用“清洁剂+流动水”清洗,如果不放心,煮沸或者使用消毒柜都是很好的选择。
此外,家庭消毒也要避免过度,别让“消毒”变“投毒”。
过度消毒不但不会增加消毒效果,反而会给健康带来负面作用。
新冠之后房屋消杀步骤2
一、终末消毒定义
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转移后,对其居住或活动过及其他可能受到污染的场所应进行终末消毒,确保终末消毒后的场所及其中的各种物品不再有病原体的存在。
1.病家。
在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转移后,应对其居所进行终末消毒,重点对其接触的环境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如卧室、卫生间、餐厅、厨房、客厅的环境和物品。
包括:室内空气,地面、墙壁等环境表面,桌、椅等家具表面,玩具,电器(特别是冰箱及其冷冻食品),开关、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使用的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等。
入户前,应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或其家属)充分沟通,了解家中环境和物品的具体情况,了解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家中的活动轨迹,确定污染范围,根据环境风险和物品特性开展评估。
对于评估为风险大且可以进行消毒处理的环境和物品,应选择正确的消毒方法,严格按照终末消毒处理。
对于评估为风险大但不能消毒的环境和物品,可采用密闭封存或静置等方式,确保达到无害化。
消毒前,将消毒时间、消毒范围、消毒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详细情况告知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或其家属)后,再实施消毒。
2.交通运输工具。
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离开后,应对交通运输工具进行终末消毒,包括:舱室内壁、座椅、卧铺和桌面等物体表面,患者使用的餐(饮)具,所用寝(卧)具等纺织品,排泄物、呕吐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和场所等。
3.医疗机构(方舱)。
在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出院(舱)、转院或死亡后,应对患者衣服等生活用品、相关诊疗用品和桌、椅、床单进行终末消毒;病房清空后,应对室内空气、地面、墙壁、卫生间等所有环境和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治愈出院(舱)时,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个人物品应消毒后带出院(舱)。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感染科门诊等,应在每日工作结束后,按照终末消毒的要求进行处理。
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使用过的诊室,对诊室内空气、墙壁、诊疗设备的表面等进行终末消毒后,非新冠患者方可使用。
4.农村和城中村。
农村地区环境复杂,卫生状况较差,物品种类繁多,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离开后对其进行终末消毒前,应做好家畜、家禽处理及灭蝇灭鼠等工作,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消毒方案。
城中村具有人员组成复杂、环境卫生状况较差、物品种类繁多等特点,在对其进行终末消毒前,应充分了解当地人员和环境等情况,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有针对性的制定消毒方案。
终末消毒时,需重点关注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起居房间、厨房、浴室、厕所(尤其是旱厕)环境及使用物品,以及垃圾堆、污水沟等的消毒处理。
二、终末消毒工作程序
1.消毒人员到达病人家后,首先向病人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查对门牌号、患者姓名是否符合,了解发病日期、病人居室、活动场所及日常接触使用的物品等情况,并以此确定消毒的对象、范围及方法。
2.消毒前应穿戴好防护服、帽子、口罩、手套、护目镜或者面屏,进行现场观察,了解污染情况,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内,并按面积或体积、物品多少计算所配制的消毒药物量,并注意所用药物有效成分含量,保证配置药物的有效浓度。
3.必要时在实施消毒前应先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采集样品,以了解消毒前污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