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旅游的人比较多,很多人都喜欢去足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足浴场所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足浴场所疫情防控应急预案1

为进一步规范美容美发、足浴等服务业场所疫情防控工作,防范聚集性疫情风险,特制定本防控方案

一、疫情防控主体责任

(一)场所经营者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场所员工健康监测、日常管控、消毒灭菌、物资保障、应急处置等工作。

(二)场所一旦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时,要积极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做好各项应急处置与控制工作。

(三)做好防护物资等各项条件准备。适当配备口罩、温度计、消毒药械等疫情防控物资;有集体宿舍的服务业场所配置必要的临时隔离宿舍;配备足够的清洗、消毒、保洁设施和洗手、消毒设施。

二、做好场所管理工作

(一)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灭除四害工作。

(二)开业前应对场所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每天至少在营业前和结束后各消毒一次,可根据客流量情况适当增加消毒次数。对电梯间、卫生间、地面、桌面、洗浴间等公共区域和楼梯扶手、门把手、水龙头、座椅、躺椅等公共设施定期进行消毒,配备足够的消毒、洗手设备。电梯按键使用酒精擦拭,定期进行消毒,每2小时1次。

(三)加强公共用品用具的清洁和消毒,剪刀、梳子、推子等理(剪)发工具和毛巾等洗浴用品在使用前应提前进行消毒;对剪刀、梳子、推子、毛巾、围布等公共用品用具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公共用品用具受到污染时应随时消毒。顾客理(剪)发后落在座椅、地面的头发应一客一清扫,统一收集到塑料袋内,并扎紧袋口。

(四)加强通风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优先开窗采用自然通风。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时,应保证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运转正常,应关闭回风,使用全新风运行,确保室内有足够的新风量,每周进行关键部件的清洗、消毒或更换。

(五)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在场所内明显位置或室内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开展手卫生、口罩佩戴等健康技能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六)设置废弃口罩回收箱,对垃圾及时分类清理。

三、做好从业人员管理

(一)排查全体员工身体状况和暴露史。全面掌握员工假期出行地点、是否乘坐过飞机、高铁、大巴等公共交通工具、身体状况是否良好、是否与发热病人有过密切接触、是否接触过野生动物等情况。如身体状况较差,或与发热病人有过密切接触,应立即就医或开展隔离医学观察,暂停复工上岗。

(二)每日对从业人员进行晨检和体温监测,体温超过37.3℃或出现有干咳、胸闷、乏力等症状的员工不得上岗,并督促其立即就诊。

(三)要配备完好的洗手设施及快速手消毒剂、皂液等卫生用品,餐前便后、接触垃圾后,要用流动水和皂液采用六步洗手法洗手,手部揉搓时间不少于15秒。从业人员应配戴口罩上岗。工作后不聚会、不聚集、不聚餐。

(四)加强员工就餐管理,疫情防控期间,原则上应暂停食堂集体就餐,倡导推行盒饭制。若在食堂就餐,采取分餐制。排队时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不扎堆就餐,不面对面就坐,吃饭时不相互交谈。

(五)集体住宿员工尽可能做到一人一间。下班回宿舍后,尽量不要外出,如有特殊情况需外出时,需到宿舍服务室进行登记报备,登记内容要填写详细,含外出事由、地点、接触人员信息等。

四、做好顾客管理

(一)美容美发等服务业场所保持空气流通,美发和洗浴服务顾客实行入座服务。

(二)服务场所建立四级风险防控机制,店客工位率在25%-50%或公共区域人群密度每100平方米不足10人,为防疫低风险级,公共区域设备设施消毒频率不少于1次/8 小时;店客工位率在25%-50%或公共区域人群密度每100平方米20-30人,为防疫一般风险级,控制顾客进入,公共区域设备设施消毒频率不少于1次/4小时;店客工位率在50%-75%或公共区域人群密度每100平方米达30-40人,为防疫较高风险级,限制顾客进入,公共区域设备设施消毒频率不少于1次/2小时;店客工位率≥75%或公共区域人群密度每100平方米超过40人,为防疫高风险级,停止顾客进入,公共区域设备设施消毒频率不少于1次/1小时。超过等级预警的顾客可至店门外排队等候,并保持安全距离。

(三)在场所主要出入口处设置体温监测点,所有出入人员需进行体温监测,配备红外等免触碰体温计,体温超过37.3℃或有疑似症状的人员应禁止入店,并提醒其及时就医。

(四)建立顾客预约制度,顾客到店当天应提前电话了解顾客健康状况,如有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的顾客应提示更改预约时间,并提醒其及时就诊。未预约临时到店的顾客,应登记姓名、联系电话,告知大致的等候时间。合理安排顾客到店时间,避免人员聚集。

(五)做好顾客的健康宣传工作,顾客进店及在店活动期间必须佩戴口罩。在店内明显位置或室内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告知顾客需配合和注意的有关事项,减少顾客在场所内的交谈、聚集。

(六)尽量采用电子支付方式,如收取现金应及时洗手,不具备洗手条件,应配备免洗手消毒剂。

五、公共用品用具消毒要求

(一)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

(二)设置顾客用品用具专用消毒区,顾客衣物、鞋子等消毒操作在消毒区内完成。

(三)对美发场所地面、座椅、衣柜、扶手、工作台、洗头池、垃圾桶等公共设施和区域的物品表面应进行预防性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擦拭,作用时间30分钟,再用清水擦净;每天消毒次数不少于两次,根据顾客频次等情况可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四)理发工具、毛巾等理发用品应及时消毒,理发工具应用75%的酒精擦拭,毛巾应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浸泡30分钟以上,用清水漂洗干净后放入保洁柜。在常规消毒清洁的`基础上增加消毒的频次,必要时可使用一次性消耗品(仅在疫情期间)。

(五)使用后的公共用品用具应存放在指定的回收容器中,与清洗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分开存放,并且及时清洗消毒。如使用一次性消耗品(一次性水杯、一次性鞋套等)要保证充足,不得重复使用。

(六)每天两次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1000mg/L~2000mg/L)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尽量使用带盖垃圾桶。

六、应急期间处置管理

(一)一旦在员工或顾客中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应配合卫生健康相关部门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管理。

(二)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其工作活动场所及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如使用75%酒精消毒,应注意防火安全。对理发工具可用擦拭方式消毒,不建议对环境和人员进行喷洒消毒,谨防易燃。

(三)美容美发等服务业应根据疫情波及的范围、发展趋势和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决定,采取临时停业或暂时关闭的措施。

(四)所有员工只要无禁忌症,均应主动接种2剂次新冠病毒疫苗,经营者做好未种人员的排查和登记,督促其到到各接种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五)经营者做好所有员工的新冠肺炎防控宣传,非必要不外出;若一定要外出,不到中高风险地区,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返回后第一时间报备,主动到医疗机构采样核酸检测,其他员工定期主动到医疗机构采样核酸检测。

2.在岗期间应当经常洗手,掌握“内-外-夹-弓-大-立-腕”七步洗手法口诀,进食、如厕后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从业人员每次为顾客进行按摩等服务前、后应洗手或涂抹免洗消毒液,工作中避免用手或手套触碰眼睛。

3.工作服定期更换,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三)加强员工卫生知识宣传培训。

1.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的培训,教育并监督员工工作之余不聚会、聚餐、四处走动,尽量不要外出。

2.提供员工餐饮的,应做好炊具、餐具消毒工作或使用一次性餐具,采用分餐、错峰就餐等措施,减少人员聚集,用餐时避免面对面就坐,不与他人交谈。

六、加强顾客管理

(一)在经营场所门口显眼处张贴公示,提醒进入场所必须佩带口罩。

(二)顾客进入经营场所时必须戴口罩,否则不予入内;在场所内全程佩戴口罩,否则不予服务。

(三)落实顾客登记制度。足浴场所对所有进店消费的顾客应查验健康码,只限接待健康码为绿码的顾客,并登记信息。

(四)在入口处使用快速红外体温探测仪或手持式体温枪对进入人员检测体温,并询问有无疫情高发地区旅居史,做好登记工作。如有发热(体温≥37.3C)、干咳等症状的,不得入内,建议其去就近发热门诊就诊。无上述旅居史且体温正常的,方可进入场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五)采取预约服务等方式减少店内等候人数、减少顾客等候时间,避免人群聚集,保持场所内顾客人数不超过核定接待顾客人数上限的50%。座位采取同向、隔位就坐,顾客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

(五)采用电子支付方式结算,减少不必要接触。

七、加强宣传

(一)在场所显眼处张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以及七步洗手法洗手等宣传画报。

(二)利用场所内LED滚动播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

营业期间如发现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应及时报属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并按照有关要求采取疫情防控措施。

足浴场所疫情防控应急预案3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为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保障我单位正常生产经营工作,维护全体员工和顾客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原则

1.广泛宣传普及疫情防治知识,提高员工防护意识和公共卫生水平,加强疫情预防工作,关注返程员工情况,预判复工方案并做好充分准备,及时关注员工身体情况,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加强防控监测机制,针对人员密集场所等行业特点,重点加强进出体温检测,对公共区域以及人员密集区域通风、消毒等防疫工作。

3.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快速预警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二、组织领导

1.成立新冠防控工作小组,由总经理担任工作组总指挥,对经营场所防控及复工工作实施统一指挥。各岗位负责人任组员,协助组长做好各项统筹协调工作,贯彻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

2.落实专门的新冠防控管控人员和工作组,各项职责分配到人,实现网格化管理。

3.整个公司以部门为单位,形成部门防控负责人形式,按部门分管;部门防控负责人配合防控工作小组完成部门内的防控工作;同时负责本部门员工健康、卫生、行为的日常监督;当部门内出现突发情况时,部门防控负责人第一时间通知防控工作小组做好应急处理。

三、具体措施

1.员工信息情况采集

提前对返岗员工进行相关信息采集与整理,如每日体温记录、居住地、出行地点及路线、是否与有发热症状的人员接触等。督促本单位外地来返程员工落实防控措施,返程前14日内离开湖北地区或者有过湖北地区人员接触史的人员,在解除14日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再复工;国内其他地区返程人员,在解除14日的居家/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再复工。

2.防护物资准备

准备口罩、体温枪、84消毒液、75度酒精、洗手液、少量防护服、消毒湿纸巾、瓶装水、一次性毛巾等。每日给店内员工发放口罩、手套,该有的防护物资都尽力要准备好,并且配合好社区园区防疫站检查。

3.客户用具准备

将客户需要用到的物品都准备成一次性的,如一次性毛巾、一次性床单、一次性隔离装衣袋、一次性水杯。做到一人一物一消毒,让客户放心。

4.消毒杀菌

(1)店内所有区域进行一天多次消毒、单独包间做到一客一消毒。走廊、技师房、大厅、休息间、卫生间、空调出风口采用喷雾消毒;(2)接触到的所有足浴物品,如毛巾拖鞋、柜子、按摩床、脚桶等都要经过专业消毒,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严格执行消毒,做到门店安全、卫生,让顾客放心。

(3)每日消毒工作都通过照片或视频在朋友圈、网上其他平台公开,使有相关需求又迫于疫情压力不敢上门的顾客能够放心的进店消费,即使不来消费,也能在顾客中留下良好的印象。

5.进店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信息登记

在店内进出口设置体温检测站,不论是员工还是顾客,只要进店都需要进行体温检测和个人信息及路线登记,确保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为健康状态、防止交叉感染。体温高于37.3度或者有其他症状,务必进行自我隔离,禁止进入店里消费,并将情况上报给有关部门。

6.服务过程做好防护

所有员工都必须做好防护以及有意识的“隔离服务”,佩戴好口罩与手套,与顾客保持一定距离,及时洗手消毒绝不接触客人。技师上钟,可在顾客面前用免洗消洗手液进行消毒,然后将客人需使用的物品进行再次消毒,以打消顾客顾虑,做到高标准防范。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