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乡镇乡村旅游工作方案,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2023乡镇乡村旅游工作方案1
今年是我镇全面实施乡村旅游发展的开局之年。
根据发展乡村旅游的相关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本地旅游资源,精心制定谋划好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引导乡村旅游合理布局,促进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一、指导思想
围绕“突出山区特色,培育支柱产业,建设**秀美乡村”的工作思路,以“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主线,牢固树立“特色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大旅游、大发展意识,结合我镇旅游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市场空间和潜力巨大的特点,以民族文化底蕴、宗教建筑、自然生态和特色种植基地为依托,以促进农民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目的,以新农村建设和景区(点)为发展重点,抓好乡村度假型、依托景区型、农业观光型、产业带动型、民俗风情型等乡村旅游业类型,大力发展农家乐和农家旅馆,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特色鲜明、效益可观、环保一流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二、目标任务
乡村旅游规划范围为新村点至上庄村,依托新建乡村旅游门楼、红色景点、绿色生态、宗教寺庙等旅游景点,利用乡村农舍、瓜果园、有机农业基地、苗木种植基地、特色养殖基地、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开展以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乡村闲趣为内容的旅游活动,通过整合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交通、农田水利建设、危房改造、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工程建设、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使乡村旅游成为我镇旅游业突出亮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力争年完成特色养殖基地1000亩,有机农业基地1000亩,瓜果园500亩,休闲度假农庄3家,农家乐10家,农家旅馆8家,年接待能力20万人以上,把镇打造成全县乡村旅游示范点。
三、**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成立了由*委副*、镇长任组长,、任副组长,其他**成员为成员的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小组。
**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生态创建办,生态创建办负责人兼任办公室**,具体负责本镇的乡村旅游发展实施工作。
四、方法措施
1、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新农村村点建设与乡村旅游景点建设相结合,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充分把握机遇,加大力度,积极整合项目资金,**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多渠道多方式解决乡村旅游资金“瓶颈”。
2、发展乡村旅游与推进现代农业相结合。
紧扣镇建设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使发展乡村旅游与镇农业发展的总体布局相协调,并与全镇的旅游发展规划相衔接,充分依托我镇生态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宗教文化等各种资源,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发展。
坚持以村为单位发展特色农业,块状发展,形成规模,体现特色,集聚发展,实现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有效结合。
3、发展乡村旅游与建设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相结合。
我镇以蜂蜜、有机蔬菜、有机草莓、黑山羊为**的优质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为了使农民手中的农产品转化为商品,有效改变农业粗放型的现状,通过发展多种经营,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增加农产品就地消费份额,实现农产品就地转化升值。
4、发展乡村旅游与农村清洁工程相结合。
环境是旅游的基础条件,要帮助农民提升环保意识,充分改善和维护好当地的生态人居环境,坚持做到不脱离农民,不脱离乡土,不脱离当地资源环境条件,帮助农民改善卫生条件和接待条件,提高经营管理水*;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当地群众的根本利益。
5、发展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保护相结合。
着力在提高乡村旅游文化品位上下功夫。
对于具备开发潜力的民俗文化,要引导和激发本地农民的认同性与自豪感,重点挖掘和保护原生态民俗风情的文化内涵、生活特色,以“富、学、乐、美”为最终的发展目的。
6、发展乡村旅游与打造乡村品牌相结合。
各村、各景点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特色,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家一特”,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要以城镇居民休闲需求为目标,突出农村生活特点,形成乡土文化氛围。
各村要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加大旅游建设投入,有计划地**开展乡村旅游宣传活动,形成以接待服务、农事参与、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为主体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逐步构建乡村旅游网络,促进乡村旅游进入高起点、高效益、快发展的良性轨道,真正发挥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2023乡镇乡村旅游工作方案2
一、指导思想
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大力实施村庄规划完善、人居环境提升、富民产业增收、文明乡风培育四大工程,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与具有“XX”特色的美丽乡村。
二、目标要求
通过XXXX旅游特色村的建设实施,力争把XX建设成为休闲度假、乡村体验的特色村,打造“XX第一村”。
三、建设内容
(一)游客服务中心
将毗邻XX景区停车场的县道边原供销社进行改造,配套建设3A级旅游公厕一个。
在中心内设有票务销售、旅游咨询、特色农产品展示销售等服务,同时设立“XX”农家乐合作社的接洽区,为合作社社员提供**调度和餐饮、住宿安排。
其外观应与XX村的传统民居样式相适应,可以改造成庭院式接待中心,布局以花草树木、篱笆围墙等,并在庭院中树立一木制版面作为XX村导览图。
投资30万元。
(二)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3—10月)
严格按照乡村旅游特色村创建实施方案,积极开展、落实好各项创建任务,使乡村旅游特色村的各个项目能够基本建成并开始营业。
(三)总结提升阶段(20XX年10—12月)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包括排水沟、垃圾池、村屯绿化、景区配套设施、旅游公共服务标识和旅游产品开发等项目建设。
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根据上级**专家指导意见,完善提升建设内容效果,做到高质量、高标准。
五、**实施
(一)规划设计:聘请xx公司的xx团队对项目内容进行详规设计和指导、培训,总投资25万元。
(二)项目业主:项目由XX村委会作为主体**实施,XX乡村旅游公司由乡村两级投资成立,做好相关筹资和配合工作,同时,发动群众积极筹资参与民宿、餐饮、农业等乡村旅游项目建设。
(三)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约520万元,XX村委会、XX乡村旅游公司各负责筹措资金50万元,XX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指挥部拨补资金60万元,发动群众筹资参与项目建设110万元,向上争取美丽乡村省级**示范村补助120万元、乡村旅游特色村补助50万元、水土保持项目补助50万元,同时与有意向投资的乡贤和企业沟通,争取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建设。
2023乡镇乡村旅游工作方案3
一、古徽州乡村旅游的提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愈向往走出喧闹的城市投奔自然,以期返朴归真、陶治情操、宁静安神,乡村旅游应运而生。
黄山市乡野风光迷人,古村落星罗棋布,有着世外桃源般的意境,一座座青山绿水环抱的村落中,点缀着幢幢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徽派建筑,村前田园遍布,到处弥漫着茶香、果香和稻香……“人尚古衣冠”的淳朴民风依然在这里延续,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深深浸润着这方热土,是中外游客回归自然、体验风情的美好家园。
“古徽州、新黄山”将成为我市旅游发展的主旋律,如何打造好古徽州、特别是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将是我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又一个重点。
古徽州乡村迷人的魅力、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谐安详的人文环境,为打造“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要借助第九届*黄山国际旅游节期间举办的古徽州乡村旅游系列活动(古徽州乡村旅游线路推介、黟县乡村旅游考察、*乡村旅游论坛举办、*乡村旅游联盟建立等),进一步烘托出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
二、黟县在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中的地位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万众瞩目和心向往之的地方;黟县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让人产生美好的憧憬。
黟县理应成为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的核心,要加大以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地为龙头、其它特色各异的古村落和外围乡村景点为辅助,整合包装风景游览、文化考察和休闲度假兼备的古徽州乡村旅游产品,打造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引领徽州乡村旅游走向世界。
三、古徽州乡村旅游的主题定位和口号
主题定位:*画里乡村——徽州
水墨大徽州,江南挑花源
桃源意境以区别于江浙风情,并突出“水墨”色彩的艺术境界和徽文化底蕴,树立集自然生态美、生活方式美、文化艺术美于一体的大徽州文化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
宣传口号:我的家园——徽州
四、推出古徽州十大乡村精品旅游线
进一步整合古徽州乡村旅游资源,打破区域及行政壁垒,在国内外市场炒热古徽州十大乡村精品旅游线,打造古徽州乡村旅游盛宴,营造黄山市乡村旅游目的地整体的良好形象。
1、徽州文化乡村游
2、新安山水徒步游
3、世界文化遗产探古游
4、祁门生态风情游
5、休宁乡村福地游
6、新安江山水画廊游
7、徽州古民居民俗风情游
8、徽风徽韵,乡音乡情——走进徽州之旅
9、追寻伟人足迹、亲临皖南事变发生地之旅
10、领袖祖籍地、徽州千年古村文化寻迹游
古徽州乡村旅游产品的推出,要注重古村落体验类乡村度假产品开发,满足摄影和绘画等艺术创作者、建筑学者、修学旅游者、背包旅游者、自驾车旅游者等的需求;以西递、宏村等重要古村落的民俗节庆活动为载体,在古村落中开发徽派建筑游、徽菜美食游、新安医学保健游、徽商寻踪游、徽州名人寻踪游、“徽墨”“歙砚”考察游、保健旅游、黄山名茶之乡游等旅游产品;注重展示“活”的徽州文化传统,包装三雕艺术表演、婚俗表演、叠罗汉、傩舞、抬阁等徽州民俗表演等。
五、黟县乡村旅游考察线路设计
黟县旅游主题定位:*最艺术的乡村
黟县旅游主题口号:世界文化遗产,桃花源里人家——黟县
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不仅需要加强“硬件”建设也需要不断提升“软件”服务的质量,尽快出台《**市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健全乡村旅游的标准体系,规范产品、设施、管理、经营服务。
对乡村游实施挂牌经营评定星级等措施,使**乡村旅游从严规范、高档次入手,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三)开展以“新农村,新旅游”为题的乡村旅游大宣传
宣传推广乡村旅游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办法,推介乡村旅游精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多渠道、多方位、高强度开展大宣传。
首先,筹集资金在重点路段竖立旅游指示牌,编制现存旅游宣传画册,提供咨询服务,引导游客来霸州消费。
其次,与中央、省级主要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合作,推出专题采风等专栏和系列报道。
第三,抓好典型宣传,总结经验,大张旗鼓、广泛宣传,发挥典型的示范引路的积极作用。
第四,发挥“口碑效应”利用当地城乡居民对乡村旅游的认同,自觉进行“口碑”宣传,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四)突出特色,发展丰富多样的乡村旅游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的核心吸引力,我市可发掘的乡村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不断发掘资源、突出特色,才能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一是要以茗汤温泉为核心,吸引和指导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拉动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销售,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是充分发挥古村,古乐的文化内涵,包装具有特色的传统乡村工艺技术,如扬芬港泥人等。
三是展示现代农业的.科技水*,使游客在乡村游中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农业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等。
四是建立南孟乡村旅游园区,以*为主导,集沈家营观赏树木,马坊大棚采摘,西北岸桃树基地,粉营蔬菜基地为一体,统一规划而又各成体系,让游客一年四季都有采摘内容和娱乐项目。
(五)搞好旅游人才的培育工作
人才的培养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立足于长远发展,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
有条件的地区应加强和有关专业院校培训中心的联系,分期分批地组织培训和学习,积极培养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人员。
同时要十分重视对广大村民的文化教育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增强村民的文明意识和开放意识,培养文明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的建设,营造文明、和谐、有序的旅游环境。
(六)加强管理,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能够吸引大量旅游者的重要原因,要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加强管理成立乡村旅游办公室,根据《**市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加强日常的指导管理,避免出现无序发展和管理混乱的情况。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7月2日----20xx年8月1日)
1、成立开展“乡村旅游”活动领导小组。
2、制定《**市乡村旅游服务规范》(试行)
3、制定**市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同全市旅游规划同步进行,年底完成)
第二阶段(20xx年8月1日----20xx年9月30日)
1、敲定2—3户积极性高,有一定基础,口碑好的农户,在南孟搞乡村采摘试点(挂牌经营)
2、借助茗汤温泉宣传**采摘,推出“南孟采摘,茗汤泡汤”活动
3、制作**市乡村旅游宣传画册及乡村旅游指示牌,引导顾客在**消费。
第三阶段(20xx年10月1日----20xx年1月30日)
1、市旅游局对试点单位全面验收,挂牌经营,颁发《**市乡村旅游从业许可证》
2、在完善农家采摘的基础上。
,确定1-2户“农家饭”“农家旅馆”试点,开发**乡土小吃,使游客在**市享受全方位的旅游服务。
3、**市旅游局对“农家采摘”“农家旅馆”试点进行业务指导,并给予政策支持。
第四阶段(20xx年12月1日----20xx年12月30日)
1、制定《**市星级农家院评定标准》对现有的“乡村旅游”点按照《标准》进行评定活动,评定星级,导入竞争机制,规范管理。
2、举办全市“乡村旅游培训班”,对参与乡村旅游的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使乡村旅游在**可持续发展。
2023乡镇乡村旅游工作方案5
一、指导思想
1、在大霍山前山三叉路口台地布置唐风石塔,以贵妃园为标志符号,地面石材铺地,方形围合石栏杆,柏树群陪衬,两翼配置石木结构造型的园区指南标示牌,作为前山入口的标志性形象,导引白马、万佛两处过境游客。
2、在一组入口处布置照壁窗花结合的主题景观,材料组合:青砖、青瓦、石材、木窗花,以绮霞沟为标志符号,其风格与一组休闲农家乐庭院集群统一。
3、在四组入口处布置唐风石木牌楼作为主题形象,楼身刻绘侍女图、出行图等。
以绣岭为标志符号,配置园区指南标示牌。
风格与该区布置的贵妃祠墓、贵妃澡水生活度假会馆、兴庆食坊贵妃宴相吻合。
4、对四组入口处公路桥栏加以简约装饰,突出唐风古韵。
走廊道路两侧进行环境整治,增加景观树、景观花卉等。
(二)农户休闲农家乐庭院区
1、民居外部改造:以唐与明清结合的四川居民建筑为特色,突出具有唐建穿榫结构和屋顶造型元素,艺术雕饰符号以贵妃文化为主题,如壁绘、灯笼、楹联匾额、贵妃供奉形象等。
2、室内改造:按照城乡一体化和体验型农家乐经营特点,对室内环境进行综合改造。
在重点突出单一居住功能向居住经营一体化转型的同时,为形成乡村旅游消夏避暑的停宿功能预留空间。
3、户外经营环境营造:扩展庭院,布置多层次的观景休闲坪地和停车空间(贵妃园以分散停车为主),挡土墙以石材为主,卵石铺地,庭院门楼,花架凉棚,石砌护栏,种植景观树景观花卉,形成经营功能。
(三)招商开发区
1、在绣岭入口左侧前沿高台地布置小型化的贵妃祠墓,前祠后墓,与观景楼台结合,南北朝向。
祠前布置开敞式庭院,布置华表(贤君盛世)、翼鸟朱雀(瑞兽祥禽)、石马石人(乘骑侍卫)。
祠内塑杨贵妃像,祠壁长恨歌琵琶行诗画图,杨贵妃宝峰寺隐居传说记文,祠中廊柱吊挂楹联匾额,祠后建贵妃衣冠冢、石碑、祭台,祠周种植柏杨,成为贵妃园历史寻踪、祭拜与观景中心。
2、绣岭条状台地在保留过境道路的基础上,两侧临坡布置贵妃澡水生活度假会馆(引入当地美人谷贵妃神泉传说)和兴庆食坊(贵妃宴)为经营主题的项目组合。
会馆和食坊建筑风格为唐建和日式建筑结合,木石材质为主,贵妃澡以室内和半露天四季温情浴、观景浴、休闲浴为经营特色,休闲娱乐度假避暑一体化。
兴庆食坊以贵妃野宴、唐风乡膳、观景酒廊、笙歌品茗为经营特色,并与贵妃民间会所文化融合,打造“拜贵妃祠、洗贵妃澡、赏贵妃园、品御枣茶、吃贵妃宴、住贵妃阁、交贵妃友”的特色度假中心,成为白马关后花园的核心景点和名胜所在。
项目开发规模:中型。
(四)庄园经济开发区
按照贵妃园的主题和建筑景观风格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突出园区的个性特色、私家庄园风情、园艺氛围和文化品味,生态养殖发展在设施建设上要注重人文形象和环保意识。
六、营销策略
(一)贵妃园营销以贵妃文化为核心主题,以枣林生态观光、历史人文寻踪、山地特色休闲娱乐度假、农家乐和庄园经济生活体验为重点发展方向。
(二)招商开发区、农户休闲农家乐和生态庄园在业态与经营上采取差别化运作模式,发挥各自特色,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人群进行经营组团,功能互补,避免同质化倾向。
(三)发挥资源优势,借贵妃园集中发展区整体打造之势,加大招商力度,加速核心经营项目和庄园经济开发的突破性推进。
(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水、路为主)以政府为主导,推行多方参与共同受益的集合投入模式,加大投入力度,共同营造经营环境。
(五)与市场按轨发展体验经济,引入家庭订购、游客团购生态林果禽畜产品等城乡互动型的体验消费。
(六)围绕贵妃园人文主题和产业特色,配合县镇旅游整体开发(尤其是白马关、万佛寺旅游景区),通过节庆活动联合促销,同时围绕枣林等特色果园文化、贵妃文化、庄园文化、农家乐休闲文化发展自身特色,举办系列化的主题营销活动,如枣子节、贵妃乡祭、人文寻踪、消夏避暑营地等。
(七)与罗江乡村旅游景点联合推出乡村旅游黄金路线品牌景点,共同为罗江旅游造势。
(八)通过网络、媒体、市场多渠道宣传推介贵妃园的乡村旅游形象和贵妃文化,广泛吸引客源,特别是成德绵地区的自驾游游客。
(九)举办贵妃文化为主题的系列中小型文化主题活动,广泛邀请各界名人参访,借名、借智、借力为贵妃园造势。
(十)筹建贵妃园乡村旅游协会和贵妃文化乡土研究会,统筹就业培训、特色创新、文化传承、经营管理、文明服务的规模运作。
(十一)争创罗江星级农家乐景点,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2023乡镇乡村旅游工作方案6
一.活动策划的背景及现状:
近年来,万州区结合全区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实际,积极探索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景区/“农家乐”和生态观光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模式。
城区周边10余个镇乡初具规模,形成特色生态观光农业旅游区,乡村旅游推动旅游经济快速。
甘宁镇:距万州主城28公里,因三国东吴大将甘宁故里而得名,2013年重庆市政府办公厅授予的第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甘宁镇以万州大瀑布群旅游区为中心,东有白云洞,西有何其芳故居(筹备复建),贯峰书院、玫瑰香橙园、桑葚园,南有油菜花基地、万亩绿色大棚蔬菜基地,北有观赏水产养殖基地、古民居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