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疫情还是反反复复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冠疫情防控方面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参赛学校运动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1
疫情虽缓,防控未松。在新冠疫情防控下,为保障学校师生体育课、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人身安全,避免造成交叉感染,给师生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的教学环境,特制定该方案。
一、指导思想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学生每天体育锻炼创造良好条件,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为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加油努力。
二、组织领导
组 长:XXX
副组长:XXX、XXX
组 员:各班主任 体育教师
职 责:
1.明确要求,落实防空责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2.组长负责对学校全面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对重点工作、重点任务落实不到位的人员进行问责追究。
3.副组长在副组长带领下准确掌握全体组员信息,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并监督组员在责任范围内对疫情防控的具体实施。
4.组员要认真学习疫情防控知识,并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积极创新,合理科学进行活动组织实施,确保万无一失。在活动前后准确关注学生身体心理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
5.积极开展总结交流会议,对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处理清零,问题信息要公开透明。
6.各成员配合组长和副组长做好相关学生的宣传教育与心理工作,确保相关体育活动正常开展。
三、组织实施
学校体育器械、实验设备等教育教学设施,严格进行消毒。教师上课前仔细检查场地安排、使用是否合理,器材是否安全,是否进行消毒。 教师严格执行教学、活动出勤制度,检查学生是否佩戴口罩,观察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对身体不适学生及时做出妥善安排。教师不得擅自离开教学活动场地,课堂既是阵地。教师应教会学生必要的保护与帮助方法。学生上体育课必须遵守纪律,听清教师关于课堂体育活动应注意的事项,记住安全要领,増强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要服从教师的安排,不做与该课无关的事。不得擅自进行教师没有布置的活动项目。
四、上课原则:
1.体育课要把握好时间的合理安排,避免同一时间上体育课的班级过多。
2.体育课要把握好强度的合理控制,避免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大汗淋漓,达到微微出汗,及时预防感冒发热等现象。
3.体育课要把握好形式的合理组织,避免开展直接对抗性体育活动,多安排能独立完成的练习方式,确保更安全。
4.体育课要把握好卫生的合理要求,课后要求人人洗手,加衣保暖紧跟其后,适量饮水有补充,课外锻炼要适中。
五、大课间及课外体育活动具体实施
1.疫情防控期间,为保障学生安全,体育社团活动暂停。大课间活动视天气情况进行,以班为单位自主选择活动内容。
2.开展之前,对操场及周边设施等涉及到学生活动的场地进行消毒。对活动需要用到的运动器材进行全面消毒。
3.学生在参加大课间活动之前配戴好口罩,听从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的安排,在分配好的地点,不得随意自由活动,教室不留人。
4.学校加强对课间操、大课间校内体育运动的组织工作及运动技术要领、准备、整理活动等方面的指导与安全保护,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对不适宜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应予以劝。大课间时间,班主任老师密切关注学生身体状况。有情况随时报学校防控小组。
5.各班主任老师和体育负责人及课间看班老师为安全责任人,协助体育老师做好安全及防疫工作。
6.各班主任严格落实请假制度,对特殊情况学生每天进行记录备案,并及时上报学校。
7.加强课间操及课外体育活动检查导护力度,组织专门教师担任导护员,对每天大课间情况进行记录,确保大课间活动顺利进行。
参赛学校运动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2
为保障XX运动会安全顺利召开,依据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和《关于印发秋冬季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作指引的通知》)要求,做好重点场所重点部位通风消毒、⼈员健康监测管理,引导⼈群保持适当社交距离,落实必要的防护措施,严防出现疫情反弹。
特制定本⽅案。
⼀、总体要求
为保障XX运动会安全顺利举办,确保⽐赛参与⼈员公共卫⽣安全。
⼆、前期准备
(⼀)组织领导
由XX运动会组织成⽴⼤会疫情防控⼯作领导⼩组,统筹协调本次⼤赛疫情防控、⽇常管理和应急处置⼯作,制定会场疫情防控⼯作⽅案和细则,落实防控措施。
切实履⾏举办单位、举办地(场所)的主体责任,在⽐赛举办前组织开展岗前培训,确保活动⼯作⼈员掌握疫情防控基本技能和应急处置流程,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健康监测。
⽐赛期间,主办⽅作为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单位,密切注意活动相关⼈群的⾝体健康状况,督促各单位主动开展健康监测,每⽇收集健康信息并组织开展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巡查,发现潜在风险及时整改。
所有场所均安排专门⼈员对参赛⼈员、新闻记者和其他⼯作⼈员进⼊均须实名登记(查验凭⼯作证和参会代表证),核验“健康码”并测量体温,“健康码”为绿码且体温正常者(<37.3℃)⽅可正常出⼊。
(⼆)个体防护。
⽐赛期间个⼈防护措施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定,除场上运动员以外,其余⼈员⽆法保证0.8⽶以上社交距离的,所有⼈员进⼊活动场所全程佩戴⼀次性医⽤⼝罩,卡⼝⼯作⼈员、保洁⼈员等加戴⼀次性乳胶⼿套,特殊岗位⼯作⼈员根据需要可提⾼防护等级。
(三)活动场所管理。
活动场所尽可能实⾏封闭式管理,有条件的采取预约、限流、分流等措施。
活动期间减少⼈员聚集,尽可能保持1⽶以上的社交距离,在⼊座、休息、⽤餐、如厕等环节加强⼈员疏导等组织管理。
活动期间实时监控现场⼈流聚集情况,保障应急通道畅通;提醒客⼈⾮必要不触碰;场所出⼊⼝均应设置免洗⼿消毒剂或感应式⼿消毒设备。
(四)加强通风换⽓。
空调使⽤严格按照《夏季空调运⾏管理与使⽤指引(修订版)》执⾏。
活动期间保持空⽓流通,优先采⽤开门、开窗等⾃然通风形式,有条件的可以开启排风扇等抽⽓装置加强室内空⽓流动。
单体式空调可正常使⽤,中央空调⽆回风的经清洗、消毒和检测合格后使⽤,应确保新风来源清洁;有回风的应更新或加装新风系统后以全新风系统投⼊运⾏,并将新风量和换⽓次数调⾄最⼤,如⽆法安装的须在回风⼝加装⾼效过滤器或消毒装置。
(五)清洁消毒管理。
活动期间做好场所和设施的消毒⼯作,重点对门把⼿、桌⾯、椅靠背、⽔龙头、楼梯扶⼿、电梯按钮等⾼频接触表⾯增加消毒频次,加强公共卫⽣间保洁和消毒,可采⽤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喷洒或擦拭,也可采⽤消毒纸⼱进⾏擦拭。
垃圾收集容器应做到⼲净整洁,防⽌满冒现象,⽇产⽇清,定时定点对垃圾收集容器及周边区域地⾯进⾏消毒。
酒精类消毒剂因爆燃点较低,应集中管理、谨慎使⽤,可⽤于擦拭物体表⾯,但避免喷雾喷洒,使⽤时严禁明⽕。
物体表⾯采⽤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的,应在30分钟后⽤清⽔擦拭⼲净。
(六)就餐管理。
采⽤错峰就餐(按省份)、增设物理隔离、分餐等⽅式控制就餐时的⼈员聚集;排队取餐保持⼀⽶以上间距,加⼤就餐座位间距,餐桌加装隔板;未加装隔板的,应保持单向就座就餐,餐桌之间距离不⼩于1⽶,每桌实际就餐⼈数不得⾼于正常时期就餐⼈数的70%。
开餐前半⼩时完成就餐区域桌椅、地⾯及空⽓消毒,并通风换⽓。
加强餐(饮)具、厨房环境的清洁消毒,重复使⽤的餐(饮)具应当“⼀⼈⼀⽤⼀消毒”。
合理编排菜单,集体供餐避免提供⾼风险⾷品,确保⾷物烧熟煮透,做好⾷品留样。
场所应能提供安全卫⽣的饮⽤⽔。
(七)通勤管理。
参赛⼈员采取封闭式管理,活动期间不得私⾃外出活动;从当地出发乘坐公共交通抵温时应加强个⼈防护,与他⼈保持合理间距,途中尽量避免⽤⼿触摸公共交通⼯具上的物品,结束⾏程后及时洗⼿;⽐赛期间往来赛场,按排车辆乘客控制50-70%,错时发车,乘员按省份乘坐。
⽤车前后需落实车辆预防性消毒。
(⼋)住宿要求:⽐赛期间,参赛⼈员安排集中住宿,分类分区以最⼩单元进⾏管理(建议:按省份、分店或楼层住宿),住宿的宾馆实⾏封闭式管理,实⾏两⼈⼀间,本楼层将不再接待其他社会⼈员,参赛⼈员不得外出活动。
(九)宣传引导。
在场所醒⽬位置设⽴告⽰牌,提⽰参加⼈员遵守相关防控要求、注意事项和特殊情况下的求助⽅式,告知出现相关症状后应主动报告并⾃我隔离。
宣传引导参加⼈员遵循“⼀⽶线”、勤洗⼿、戴⼝罩、公筷制等卫⽣规范,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活动期间尽量不扎堆、减少聚集等。
四、应急情况处置
(⼀)参赛⼈员中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的,应当⽴即做好佩戴⼝罩等防护措施,及时转移⾄临时观察室进⾏观察,并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送往定点医疗机构进⾏相应处置。
(⼆)如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组织⽅应⽴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第⼀时间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配合做好流⾏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作,配合做好限制⼈员聚集、封锁活动区域等措施。
五、赛前防疫培训和指导
赛前培训中增加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内容。
邀请卫健部门派专业⼈员对⼯作⼈员和志愿者等开展疫情防控培训和赛前疫情防控检查指导,使⼯作⼈员掌握防疫基本技能和赛事期间应急处置流程。
参赛学校运动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3
⼀、应急响应⾏动
凡运动会内发⽣重⼤传染病等应急事件,⽴即启动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全部到位,迅速开展救助⼯作,并及时向总务处及运动会有关领导汇报,并按有关程序向当地卫⽣部门及疾病控制中⼼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