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阳性结果后的应急预案下载

2022-12-29 作者:吴美玲

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发现阳性结果后的应急预案,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发现阳性结果后的应急预案1

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区域核酸检测任务,实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结合前期实践,我们对《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二版)》进行修订,形成了《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

一、总体要求

在精准快速的流调排查、社区管控基础上,科学研判疫情传播风险,划定区域核酸检测范围,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加强组织管理,优化采、送、检、报流程,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质量和效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所在的设区市,包括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应当在24小时内完成划定范围的区域核酸检测任务。

需要时,可通过区域内协同支援予以保障;必要时,可申请全国支援。

二、组织管理

(一)建立组织机制。

设区市在当地联防联控机制下成立核酸检测工作组,由市委常委牵头,组织卫生健康、公安、民政、交通运输、财政、工业和信息化、生态环境、党委宣传部门等相关部门,多方联动,建立扁平化工作机制,出现疫情时紧急启用,以设区市为单位,统筹协调区域核酸检测工作,掌握辖区全面情况,避免将工作任务简单分割下派给县区。

(二)制定工作方案

设区市在当地联防联控机制下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区域核酸检测工作方案,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和负责人,理顺全链条工作流程,平急结合,适时开展预警式筛查演练。

(三)成立工作专班。

1.数据统计专班。

主要负责统一归口管理区域核酸检测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建立清晰的信息流转流程,专人收集、专人统计、专人上报。

核酸检测工作组向每一家承担区域核酸检测任务的检测机构派驻驻点联络人,建立起数据统计专班和检测机构之间的联系监督机制,实时掌握每一家机构检测进度,随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督促检测结果及时上传等。

2.采检匹配专班。

主要负责根据核酸检测工作方案制定采检匹配计划,加强采检匹配的动态指挥和调整。

需精确掌握全市可用于调动的核酸检测能力和各街道(乡镇)、社区、小区的人口底数,在区域核酸检测过程中,实时掌握采、送、检进度,避免检测机构忙闲不均或样本积压。

3.样本转运专班。

主要负责科学测算运力需求,合理部署转运力量,与采检匹配专班密切配合,动态调整样本转运方案,保证各检测机构以最快速度进入饱和工作状态。

运力的安排部署要根据核酸采样点的数量、距离、转运车运载量、转运所需时间等进行优化。

4.阳性结果处置专班。

主要负责统筹管理涉疫城市所有核酸检测阳性结果的处置工作(包括单采阳性和混采阳性),迅速协调完成信息流转、混采阳性的单采复核、单采阳性人员的转运工作。

专班由120转运、公安、疾控和应急采样小分队组成。

5.物资保障专班。

主要负责区域核酸检测工作所需的各类物资估算、储备和供应保障,包括检测物资、防护物资、转运物资、消杀物资和必要的生活物资等,并建立有效的调用机制,就近就便管理。

其中,采样所需的耗材根据当地人口进行属地储备,市县统一调度。

6.质量控制专班。

主要负责区域核酸检测的质量控制,成立核酸采样督导组、核酸检测督导组,对采样人员操作、个人防护、实验室检测质控以及采样点和实验室内的交叉感染防控进行监督督导。

通过加强质量控制,最大限度减少假阴性或假阳性,杜绝出具虚假核酸检测报告的现象。

7.医废处置专班。

主要负责核酸检测各环节产生的医疗废物收集、暂存、转运、处置等管理,根据医疗废物产生量的增减变化,及时调整清运频次,对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处置。

8.信息化保障专班。

负责核酸检测信息系统的运行、监测,及时处理信息系统故障,保障系统安全运行,避免出现宕机或系统崩溃等问题;做好核酸检测期间的通信保障工作。

9.综合管理专班。

主要负责撰写区域核酸检测工作方案、核酸检测分析报告,以及核酸检测工作组内各工作专班的综合协调保障工作。

各地可结合实际,根据开展工作所需的组织动员、样本采集、标本检测、秩序维护、生物安全、监督检查、新闻宣传等,对上述9个专班进行增设或合并,但须做到职责清晰、落实到人,不出现责任空白。

三、工作内容

(一)摸清人口底数。

可参考每次送样数量约为检测机构单日检测能力的10%,以便有序进行检测。

样本转运专班根据实际需求,估算转运所需的专用车辆、人员和转运箱数量,做好车辆、人员和转运箱等物资的储备和调用。

同时,要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承担区域核酸检测转运任务的车辆情况。

承担转运任务期间,不得将车辆用于其他用途,做好转运时的生物安全防护。

非灭活样本运输需依法经省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

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做好运输保障工作。

做好核酸样本转运过程中的人员防护和物品消杀工作。

非灭活样本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感染性物质运输规章指导》中UN2814的A类感染性物质以PI602进行规范包装,灭活样本按照UN3373的B类感染性物质以PI650进行规范包装。

样本转运箱封闭前,须使用75%酒精或0.2%含氯消毒剂消毒容器表面。

(六)加强信息化支撑。

1.建立核酸检测信息系统。

各省份统筹设区市区域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要实现相关信息的快速、准确录入,包括受检者信息(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居住地址、联系电话)和采样信息(采样点名称、所在区县、样本编号,样本采集的日期、时间、采集部位、类型、数量),迅速反馈疑似阳性样本的受检者信息。

实现核酸检测采、送、检、报信息的快速准确和实时监测,做到核酸检测工作的全流程管理。

信息系统能够支持多角色、多用户、高并发运行,并具备实时汇总统计采、送、检各类信息的功能。

上线使用前,须按照每10分钟完成实际管理人口数10%的人群采样的标准,提前进行压力测试,确保信息系统稳定性。

2.做好采、送、检匹配。

启动区域核酸检测前应提前做好采、送、检匹配,并进行动态调度。

一是根据已设置采样点的采样能力、各检测机构的实际检测能力,提前做好划片送样的匹配。

二是根据核酸检测机构的实验节奏,分批次送样,动态调度,做到“不空机、不积样”,充分利用好各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

3.核酸结果反馈。

各设区市要及时反馈核酸检测结果,做到采、送、检各环节信息准确,及时向公众提供检测结果查询方法和途径,提前做好查询服务系统压力测试,保证群众采样后24小时内能够查询到结果。

(七)保障物资供应。

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启动区域核酸检测工作前,要提前做好物资保障工作。

保证检测所需采样管(单管、10合1、20合1等,建议使用灭活型采样管)、咽拭子(鼻咽、口咽)、检测试剂、医用耗材、防护用品、消杀用品等物资充足供应,且质量优良、型号规格适宜,办公用品、必要的生活用品等物资充足供应。

采样点的物资储备要充分考虑雨雪、低温、高热、台风等特殊天气的因素,根据采样点的布局进行清单式、台账式的储备管理。

四、科学确定检测策略

设区市联防联控机制要根据流调溯源、密接人员推送等情况,研判疫情传播趋势,第一时间科学划定风险地区和区域核酸检测范围并动态调整。

原则上,疫情发生后的前3日,每日开展1轮区域核酸检测,摸清社会面潜在风险;之后根据流调溯源情况、社区封控范围、核酸筛查结果等综合研判,确定后续的筛查范围和频次。

若社会面风险未得到控制、风险点位不清,则继续每日开展1轮区域核酸检测。

当社会面风险得到控制、风险点位基本摸清时,可根据病例分布情况,针对有关街道、社区、小区划分重点区域,对重点区域每日一检,非重点区域可视情况隔日一检或3日一检,并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具检测结果。

逐步缩小核酸筛查范围,提高筛查精度,科学精准筛查。

各地可结合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有关要求,推进“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增加抗原检测作为区域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研究细化实施方案后组织实施。

五、规范阳性样本处置流程

(一)单采检测阳性处置流程。

单采样本检测结果阳性时,检测机构应当立即上报核酸检测工作组数据统计专班,数据统计专班立即通知阳性结果处置专班,由其开展以下五项工作:一是通知120负压救护车进行阳性感染者转运;二是通知集中隔离管理设施准备接收该阳性感染者;三是通知阳性感染者所在社区(小区)找到并控制该阳性感染者;四是通知公安机关协助进行阳性感染者转运,并开展该阳性感染者轨迹排查;五是通知疾控部门开展后续的流调溯源、密接排查和社区封控等工作。

上述部门通知不分先后。

(二)混采检测阳性处置流程。

各市成立应急采样小分队,24小时在岗待命,做好随时出发的各项准备。

混采检测阳性时,检测机构应当立即上报核酸检测工作组,工作组同时通知应急采样小分队、混管样本所在社区(小区)和公安机关,立即原地隔离所涉人员并进行单采复核。

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发现阳性结果后的应急预案,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发现阳性结果后的应急预案1

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区域核酸检测任务,实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结合前期实践,我们对《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二版)》进行修订,形成了《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

一、总体要求

在精准快速的流调排查、社区管控基础上,科学研判疫情传播风险,划定区域核酸检测范围,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加强组织管理,优化采、送、检、报流程,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质量和效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所在的设区市,包括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应当在24小时内完成划定范围的区域核酸检测任务。

需要时,可通过区域内协同支援予以保障;必要时,可申请全国支援。

二、组织管理

(一)建立组织机制。

设区市在当地联防联控机制下成立核酸检测工作组,由市委常委牵头,组织卫生健康、公安、民政、交通运输、财政、工业和信息化、生态环境、党委宣传部门等相关部门,多方联动,建立扁平化工作机制,出现疫情时紧急启用,以设区市为单位,统筹协调区域核酸检测工作,掌握辖区全面情况,避免将工作任务简单分割下派给县区。

(二)制定工作方案。

设区市在当地联防联控机制下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区域核酸检测工作方案,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和负责人,理顺全链条工作流程,平急结合,适时开展预警式筛查演练。

(三)成立工作专班。

1.数据统计专班。

主要负责统一归口管理区域核酸检测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建立清晰的信息流转流程,专人收集、专人统计、专人上报。

核酸检测工作组向每一家承担区域核酸检测任务的检测机构派驻驻点联络人,建立起数据统计专班和检测机构之间的联系监督机制,实时掌握每一家机构检测进度,随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督促检测结果及时上传等。

2.采检匹配专班。

主要负责根据核酸检测工作方案制定采检匹配计划,加强采检匹配的动态指挥和调整。

需精确掌握全市可用于调动的核酸检测能力和各街道(乡镇)、社区、小区的人口底数,在区域核酸检测过程中,实时掌握采、送、检进度,避免检测机构忙闲不均或样本积压。

3.样本转运专班。

主要负责科学测算运力需求,合理部署转运力量,与采检匹配专班密切配合,动态调整样本转运方案,保证各检测机构以最快速度进入饱和工作状态。

运力的安排部署要根据核酸采样点的数量、距离、转运车运载量、转运所需时间等进行优化。

4.阳性结果处置专班。

主要负责统筹管理涉疫城市所有核酸检测阳性结果的处置工作(包括单采阳性和混采阳性),迅速协调完成信息流转、混采阳性的单采复核、单采阳性人员的转运工作。

专班由120转运、公安、疾控和应急采样小分队组成。

5.物资保障专班。

主要负责区域核酸检测工作所需的各类物资估算、储备和供应保障,包括检测物资、防护物资、转运物资、消杀物资和必要的生活物资等,并建立有效的调用机制,就近就便管理。

其中,采样所需的耗材根据当地人口进行属地储备,市县统一调度。

6.质量控制专班。

主要负责区域核酸检测的质量控制,成立核酸采样督导组、核酸检测督导组,对采样人员操作、个人防护、实验室检测质控以及采样点和实验室内的交叉感染防控进行监督督导。

通过加强质量控制,最大限度减少假阴性或假阳性,杜绝出具虚假核酸检测报告的现象。

7.医废处置专班。

主要负责核酸检测各环节产生的医疗废物收集、暂存、转运、处置等管理,根据医疗废物产生量的增减变化,及时调整清运频次,对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处置。

8.信息化保障专班。

负责核酸检测信息系统的运行、监测,及时处理信息系统故障,保障系统安全运行,避免出现宕机或系统崩溃等问题;做好核酸检测期间的通信保障工作。

9.综合管理专班。

主要负责撰写区域核酸检测工作方案、核酸检测分析报告,以及核酸检测工作组内各工作专班的综合协调保障工作。

各地可结合实际,根据开展工作所需的组织动员、样本采集、标本检测、秩序维护、生物安全、监督检查、新闻宣传等,对上述9个专班进行增设或合并,但须做到职责清晰、落实到人,不出现责任空白。

三、工作内容

(一)摸清人口底数。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