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些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学校风险点排查及防控措施有哪些6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学校风险点排查及防控措施有哪些1

为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创新安全管理模式,严防学校各类事故发生,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完善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目标

全面开展学校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深入研究学校安全事故的特点和规律,科学组织安全风险分析评估,加快推行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力争在全校构建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实现标准化、精细化、常规化的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学校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二、任务分工

学校安保办负责组织推进学校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全校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定学校层面的风险管控点和安全隐患,及时指导、督促、检查学校各部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总结各部门好的经验和做法。

学校各部门承担建立和实施本部门本区域的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在安全风险辨识、制定管控措施、排查治理隐患等方面,按照学院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以及学院安全隐患整改实施办法的要求,做好责任落实和隐患整改工作。

三、方法步骤

(一)科学组织预判。针对学校事故发生的规律和季节性特点,深刻吸取并反思各类安全事故教训,采取调研、教职工参与等形式,认真分析可能导致发生事故的风险因素,找准安全风险点,实施超前预判。

1.学校预判。学校安保办应针对学校以往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校园消防安全评估指出的问题,组织学校安全管理人员和学校各个层面人员,对学校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预判,绘制区域风险分布图表,并对排查和预判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将风险分为1、2级(1级最危险)。加强重大风险源管控,确保学校安全。

2.部门预判。学校各部门应组织本部门安全、管理、技术、设备等一线教职工和技术人员,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依据学校查找出的风险管控点,切合本部门实际情况,突出本部门设备设施、实训场所、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学生管理等安全重点部位和环节,全方位开展排查,全过程组织预判。学校各部门应每月进行一次安全风险预判,并做好查找安全风险点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记录。

(二)风险分级管控。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对分析预判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实施定人定责管控,定期组织评估,确保风险在控可控,及时消除隐患。

1.学校层面。

强化督导检查。学校安保办要组织对学校的所有部门开展督导检查,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要求、重实效”的原则严格实施,认真做好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认真填写安全检查记录表(附件4)、隐患整改记录表(附件5)。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或重大安全隐患,要严格执行学校督办制度,对整改不力、敷衍整改的要采取强制整改措施

2.部门层面。

(1)明确管控措施。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本部门的管控层级,落实具体的责任部位、责任人和管控措施。

(2)排查消除隐患。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公布本部门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个教职工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安全风险的岗位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建立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部门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常态化。

(3)加强应急管理。根据风险预判评估情况,科学编制应急预案,并与学校制定的有关应急预案相衔接。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要有能力从危险区域内疏散师生。每年至少组织1次应急疏散演练,经常性地开展对学生、教职工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推进力度。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重大意义,强化组织领导,科学制订方案,细化任务分工,明确时间节点,狠抓工作落实。要大力开展风险意识和风险防控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对排查和预判出的风险点必须严密监控,对发现的隐患必须限期整改,筑牢双重安全防线,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

(二)严格落实责任,加强督导检查。要严格落实责任,组织开展以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专项督查,重点检查工作动员部署、隐患排查整治、风险摸排管控、制度(台账)建立等工作进展情况。对因工作被动应付、搞形式、走过场、管控松散引发风险并酿成事故的,学校将对相关责任人依规依纪予以严肃处理,并与绩效工资挂钩,确保此项工作有部署、抓落实、见成效。

学校风险点排查及防控措施有哪些2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学校安全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师生安全,结合我校实际,放假前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一、成立学校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组

组长:

成员:

二、治理范围和责任

xxx:负责保安、防卫安全隐患排查。

xxx:负责教学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排查。

xxx:负责周边治安安全隐患排查。

xxx:负责全校校舍、操场的隐患排查。

xxx:负责学校水、暖、电的安全隐患排查。

xxx:负责活动中的安全隐患排查。

xx:负责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管理。

班主任:负责各班设施设备以及学生活动的安全隐患排查。

各活动室负责人:负责各活动室设施设备及学生活动的安全隐患排查。

三、排查内容

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建立实时检查、巡查、日排查等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排查地点、项目、标准、责任,将隐患排查治理日常化。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排除存在的各类违章行为和带病运行的设备、设施及各类事故隐患。

校舍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等,重点在防易燃易爆和防火、防盗、防恶劣天气、自然灾害等隐患。

(一)校舍安全

检查教室、功能室、微机室、办公室等区域的墙壁、门窗、天花板、吊顶、护栏、悬空设施、高空置物、破损物件是否存在危险。门窗、防盗网是否完好,供电线路是否存在故障,设备设施是否会受潮湿等。

冬季天气严寒,检查校园排水设施、管道等是否有被冻裂隐患。

(二)消防安全

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楼梯是否堆积杂物,消防设备设施、水电设备设施是否完好,是否存在乱拉电线情况。

(三)治安安全

是否配齐安全防护、应急处置装备,校园视频监控系统是否正常,外来人员的登记情况。

(四)放假前安全教育

是否开展放假前安全教育,突出防疫安全、防滑冰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安全、防诈骗等安全教育。

四、排查方式

实行各部门自查、分管部门、学校安全办公室巡查相结合的三级排查方式,严格做到不漏掉任何一个盲点,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

(一)各部门自查

各部门全面自查本部门办公、教学、实验所使用的设备设施、易燃易爆物,所属区域的消防设备设施、消防通道以及所管辖的办公室、图书室、实验室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二)公共区域安全隐患排查,按学校分工执行:

1、办公室:办公楼及停车场安全隐患排查。

2、教务处:教学楼及其他与教学相关的功能室教学设备安全隐患排查。

3、政教处:校园以及周边防护设施、交通安全设施设备安全隐患排查。

4、总务处:教学区公共水电设施和设备安全隐患排查。

5、保卫处:学校大门、校园以及周边防护设施设备、交通安全设施及消防设施设备安全隐患排查。

6、年级组:本年级所涉及的教室、办公室及学生间矛盾排查。

7、电教处:全校校园网络安全与服务设施和设备运行隐患排查。

五、排查时间

(一)自查时间:1月11日—15日

(二)分管部门检查时间:1月18日—22日

(三)安全办巡查时间:1月25日—29日

六、安全隐患整改及报送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办学,谁负责”,“谁上课,谁负责”的原则进行。

(一)各部门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属于本科室、本年级内部管理能力可以解决的,由本科室、本年级自行解决,无需报送。

(二)各部门自查及分管部门检查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超出本科室处理能力范围的。填好排查表,及时向学校安全办公室或学校领导反映,并妥善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和尽快做好后期整改准备工作。

(三)学校安全办公室对各部门上报的安全隐患,尽快核实后报学校领导,研究处理方案,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学校风险点排查及防控措施有哪些3

一、指导思想

以维护全区广大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安全教育,进行风险识别,科学整治隐患,有效化解校园安全风险。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实施风险管控,进行有效监督,排查事故隐患,及时整治问题。

三、组织领导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位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安全专干、德育处和教务处成员为核心的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德育处。由安全专干具体负责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四、排查内容及责任人

(一)安全组织领导与制度建设(责任人安全专干)

1、学校建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有:xxx、xxx。设置安全办,专职安全保卫专干xx,每天开展校内外值班巡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2、每学期初学校组织学习《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一次,按岗位要求,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岗位职责落实到人。

3、建立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墙,制订年度学校安全工作计划,学校安全工作档案规范齐全;

4、建立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并将学生在校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其监护人;

5、学校门口严格落实出入管理制度,落实严格的进出人员身份识别措施,接待来访人员询问、登记、联系、发证等程序正规有序;

6、学校制订并落实日常卫生保健制度,有详细的工作台账;(责任人:)

7、学校设立了卫生室或保健室,按标准配备设施、设备和专兼职卫生技术人员,正常开展卫生保健工作。(责任人:)

(二)安全教育(责任人安全专干)

8、校园内有安全、卫生教育宣传橱窗并每月更换内容;

9、学校按照《大连市教育局大连市应急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校园安全教育机制的实施意见》(大教发〔20xx〕45号)要求,教学楼内创设“安全知识角”和安全教育实训场所;

10、学校每学期至少各开展1次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专题教育活动;

11、学校有计划地开展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教育活动;

12、学校师生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并掌握了一定的安全技能。(防震逃生、人工呼吸、意外伤害救护等)

(三)预防溺水(责任人安全专干)

13、学校组织进行防范溺水安全专题教育;学校“安全知识角”有防范溺水安全知识图书或挂图;

14、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并将回执按时收回并存档备查;

15、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校园及周边水域的安全隐患检查排查。

(四)消防安全(责任人总务主任)

16、检查学校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车辆通道是否畅通,是否有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灯是否完好;

17、学校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是否齐全、有效;

18、学生、教职工宿舍、图书馆、实验室、教室等重点部位有无违章用火、用电情况,电器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线路的设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电气安全技术规定;

19、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

20、是否制定消防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实施演练。

(五)交通安全(责任人安全专干(校车专管员))

21、学校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情况;

22、学校自有车辆接送学生服务的是否办理车辆运营手续,是否取得合法的运营资质及按规定是否建立了“校车安全管理台帐”;

23、有校车的学校是否建立了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并进行有效管理;

24、学校及校园周边是否存在使用包括各类违章车、带病车和无资质人员驾驶的车辆接送学生情况;

25、办学规模较大的学校,师生集中时间进出校门是否有专人维持交通秩序;

26、校园周边交通安全设施是否齐全、有效。

(六)卫生安全(责任人食品专管员)

27、学生午餐由生产企业供餐的学校,是否组建由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年级组长、班主任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的学生餐管理委员会,是否落实了学生餐监管的主体责任及相关工作情况;

28、开办食堂的学校是否建立索证、索票、留样、消毒以及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等食堂安全管理制度,食堂设备、餐具、水源、食品是否符合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

29、在当地卫健部门的指导下,学校是否对教室等人员密集场所定期进行消毒、开窗通风,以及合理安排学生户外活动等情况;

30、学校是否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适时组织开展演练活动。

(七)校舍及附属设施、设备安全(责任人总务主任)

31、学校学生宿舍设置是否符合安监、消防等有关规定;

32、学校楼梯、走廊、护栏的设计和体育设施、玩教具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33、学校有无存在安全隐患的围墙、门窗和厕所;

34、学校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及有关要求。

下面这些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学校风险点排查及防控措施有哪些6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学校风险点排查及防控措施有哪些1

为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创新安全管理模式,严防学校各类事故发生,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完善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目标

全面开展学校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深入研究学校安全事故的特点和规律,科学组织安全风险分析评估,加快推行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力争在全校构建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实现标准化、精细化、常规化的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学校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二、任务分工

学校安保办负责组织推进学校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全校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定学校层面的风险管控点和安全隐患,及时指导、督促、检查学校各部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总结各部门好的经验和做法。

学校各部门承担建立和实施本部门本区域的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在安全风险辨识、制定管控措施、排查治理隐患等方面,按照学院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以及学院安全隐患整改实施办法的要求,做好责任落实和隐患整改工作。

三、方法步骤

(一)科学组织预判。针对学校事故发生的规律和季节性特点,深刻吸取并反思各类安全事故教训,采取调研、教职工参与等形式,认真分析可能导致发生事故的风险因素,找准安全风险点,实施超前预判。

1.学校预判。学校安保办应针对学校以往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校园消防安全评估指出的问题,组织学校安全管理人员和学校各个层面人员,对学校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预判,绘制区域风险分布图表,并对排查和预判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将风险分为1、2级(1级最危险)。加强重大风险源管控,确保学校安全。

2.部门预判。学校各部门应组织本部门安全、管理、技术、设备等一线教职工和技术人员,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依据学校查找出的风险管控点,切合本部门实际情况,突出本部门设备设施、实训场所、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学生管理等安全重点部位和环节,全方位开展排查,全过程组织预判。学校各部门应每月进行一次安全风险预判,并做好查找安全风险点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记录。

(二)风险分级管控。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对分析预判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实施定人定责管控,定期组织评估,确保风险在控可控,及时消除隐患。

1.学校层面。

强化督导检查。学校安保办要组织对学校的所有部门开展督导检查,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要求、重实效”的原则严格实施,认真做好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认真填写安全检查记录表(附件4)、隐患整改记录表(附件5)。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或重大安全隐患,要严格执行学校督办制度,对整改不力、敷衍整改的要采取强制整改措施

2.部门层面。

(1)明确管控措施。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本部门的管控层级,落实具体的责任部位、责任人和管控措施。

(2)排查消除隐患。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公布本部门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个教职工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安全风险的岗位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建立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部门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常态化。

(3)加强应急管理。根据风险预判评估情况,科学编制应急预案,并与学校制定的有关应急预案相衔接。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要有能力从危险区域内疏散师生。每年至少组织1次应急疏散演练,经常性地开展对学生、教职工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推进力度。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重大意义,强化组织领导,科学制订方案,细化任务分工,明确时间节点,狠抓工作落实。要大力开展风险意识和风险防控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对排查和预判出的风险点必须严密监控,对发现的隐患必须限期整改,筑牢双重安全防线,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

(二)严格落实责任,加强督导检查。要严格落实责任,组织开展以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专项督查,重点检查工作动员部署、隐患排查整治、风险摸排管控、制度(台账)建立等工作进展情况。对因工作被动应付、搞形式、走过场、管控松散引发风险并酿成事故的,学校将对相关责任人依规依纪予以严肃处理,并与绩效工资挂钩,确保此项工作有部署、抓落实、见成效。

学校风险点排查及防控措施有哪些2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学校安全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师生安全,结合我校实际,放假前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一、成立学校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组

组长:

成员:

二、治理范围和责任

xxx:负责保安、防卫安全隐患排查。

xxx:负责教学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排查。

xxx:负责周边治安安全隐患排查。

xxx:负责全校校舍、操场的隐患排查。

xxx:负责学校水、暖、电的安全隐患排查。

xxx:负责活动中的安全隐患排查。

xx:负责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管理。

各班主任:负责各班设施设备以及学生活动的安全隐患排查。

各活动室负责人:负责各活动室设施设备及学生活动的安全隐患排查。

三、排查内容

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建立实时检查、巡查、日排查等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排查地点、项目、标准、责任,将隐患排查治理日常化。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排除存在的各类违章行为和带病运行的设备、设施及各类事故隐患。

校舍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等,重点在防易燃易爆和防火、防盗、防恶劣天气、自然灾害等隐患。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