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课例合集下载

2023-08-18 作者:郭燕

下面这些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课例合集4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高中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课例1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科:高中语文

案例主题;《再别康桥》

案例背景

《再别康桥》被收入高一《语文读本》中,高一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特点及鉴赏方法不太了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鉴赏现代诗歌应该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品读鉴赏的过程中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也是新课标关注学生多方位的情感体验的要求。针对高一学生特点,可采用感情朗读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鉴赏。

案例描述

基本以“三步四环节”为主,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自主导引式生态课堂特点:

情境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正音朗读——讨论意象,小组交流——朗读品味,把握情感——巩固训练,写作提升——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一)PPT情景导入

学生合唱李叔同的《送别》【出示课件】:

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离别是个永恒的主题,自古到今,在“长亭外,古道边”流传着多少离别的凄美故事。

这节课我们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来感受徐志摩对康桥的别样离情。

(二)PPT展示目标【出示课件】

(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

(2)分析意象的作用。

(3)朗读诗歌,把握作者感情。

(三)检查预习

检查预习学案的生字词【出示课件】

给划线字注音:

青荇(xìng)长篙(gāo)枯槁(gǎo)蓬蒿(hāo)

漫溯(sù)朔风(shuò)满载(zài)下载(zài)

记载(zǎi)笙(shēng)箫

(四)指导朗读(PPT配乐)

1.一学生读。读完后谈体会:为什么这样读?

感情:惆怅、惜别语调:舒缓、低沉节奏:轻柔、和谐

2.教师指导朗读方法,范读两小节,由学生继续朗读。读完后学生评价。

3.播放视屏朗读【黄磊视频朗读】

学生评价:读的怎样?找出错字:青荇似的漫溯

(五)讨论交流,赏析诗歌(PPT展示)

思考:你最喜欢诗歌中哪个小节,请从意象、修辞或感情等角度加以赏析。【出示课件】

(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每组推选代表交流展示)

以下是教师提问、点拨及小组讨论展示的主要内容,按诗歌小节顺序记录如下:

(1)第一小节

学生赏析:三个“轻轻的”创设了宁静和谐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宁静的基调。在“招手”间透露了对康桥难分难舍的感情。

师:古典诗词中有很多离别诗,离别对象大都是什么?

如: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生:离别的对象大都是人。

师:很多离别诗感情是很悲伤的,《再别康桥》的感情有何特点?

如: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生:再别康桥作别的是西天的云彩,没有叮咛嘱托,没有痛哭流涕,没有尘世的嘈杂,是那样宁静和谐,给人清新飘逸的感觉。只有淡淡的忧愁,忧伤中充满美感。

(2)第二小节

师:为什么是金柳?生:柳树在夕阳笼罩之下,带有了一层金黄色。

师:柳树和新娘有什么相似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生: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有依依不舍之态。作者把无生命的景语比做有生命的活物,表达作者对康桥的爱恋、眷恋。

师:你能把这一小节写成情景性描写的句子吗?

生:康桥边的杨柳柔媚无限,在夕阳映衬下,发出灿烂的金光,犹如一位羞涩的新娘。粼粼的波光里映着娇艳的倒影,同样也深深地映在我的心里。

师:在古诗中柳树这个意象通常有什么含义?【出示课件】

“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表达眷眷难舍之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

(王唯《送元二使安西》)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确定:柳树表示送别时的难分难舍或者离别后的思念伤感之情。

师:送别诗常用的意象还有哪些?

确定:柳树长亭雨酒等,渲染悲伤的氛围。

学生朗读这一段,要读出感情。

(3)第三小节

师:青荇有什么特点?“招摇”有什么效果?把它换成“飘摇、晃动”可以吗?

确定:“招摇”有主动的感觉,是拟人的写法。类似“逍遥”的意思,显现出水草在康河的柔波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很形象很生动。

“油油的”:“油油”是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用它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因此作者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水草。【出示课件:康桥情结】

我不敢说康桥给了我多少学问或者教会了我什么。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教师读,然后解释含义。1922,康桥再会吧1926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作者第三次到康桥,在归国途中满含感情的写下了《再别康桥》,这也是作者最后一次到康桥。3年后,作者乘坐的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35岁。

一学生朗读这一小节。

(4)第四小节

学生赏析:把潭水比喻成天上虹,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梦指昔日的愿望和理想。

下面这些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课例合集4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高中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课例1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科:高中语文

案例主题;《再别康桥》

案例背景

《再别康桥》被收入高一《语文读本》中,高一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特点及鉴赏方法不太了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鉴赏现代诗歌应该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品读鉴赏的过程中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也是新课标关注学生多方位的情感体验的要求。针对高一学生特点,可采用感情朗读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鉴赏。

案例描述

基本以“三步四环节”为主,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自主导引式生态课堂特点:

情境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正音朗读——讨论意象,小组交流——朗读品味,把握情感——巩固训练,写作提升——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一)PPT情景导入

学生合唱李叔同的《送别》【出示课件】:

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离别是个永恒的主题,自古到今,在“长亭外,古道边”流传着多少离别的凄美故事。

这节课我们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来感受徐志摩对康桥的别样离情。

(二)PPT展示目标【出示课件】

(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

(2)分析意象的作用。

(3)朗读诗歌,把握作者感情。

(三)检查预习

检查预习学案的生字词【出示课件】

给划线字注音:

青荇(xìng)长篙(gāo)枯槁(gǎo)蓬蒿(hāo)

漫溯(sù)朔风(shuò)满载(zài)下载(zài)

记载(zǎi)笙(shēng)箫

(四)指导朗读(PPT配乐)

1.一学生读。读完后谈体会:为什么这样读?

感情:惆怅、惜别语调:舒缓、低沉节奏:轻柔、和谐

2.教师指导朗读方法,范读两小节,由学生继续朗读。读完后学生评价。

3.播放视屏朗读【黄磊视频朗读】

学生评价:读的怎样?找出错字:青荇似的漫溯

(五)讨论交流,赏析诗歌(PPT展示)

思考:你最喜欢诗歌中哪个小节,请从意象、修辞或感情等角度加以赏析。【出示课件】

(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每组推选代表交流展示)

以下是教师提问、点拨及小组讨论展示的主要内容,按诗歌小节顺序记录如下:

(1)第一小节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