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各地持续开展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打击跨境违法犯罪工作方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关于打击跨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1
为贯彻落实《黔南州涉跨境违法犯罪人员全面摸底排查劝返管控专项工作方案》(州打治跨违犯罪组〔20XX〕2号)、《长顺县涉跨境违法犯罪人员全面摸底排查劝返管控专项工作实施方案》(长顺平安办〔20XX〕18号)文件精神,持续保持打击治理跨境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鼓扬镇加强统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扎实推进打击治理跨境违法犯罪工作。
一、明确责任,细化分工
全镇上下紧紧围绕“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的工作目标,坚持“党政牵头、综合治理、全面管控、落实责任、打防并举、协同作战”的工作原则,严格落实“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以各村(社区)为基本单位,镇挂村(社区)领导为牵头人,村支两委、网格员、联户长、警务助理等组织力量为主力军开展打击整治工作。
按照“边排查、边劝返、边管控”,将打击治理跨境违法犯罪和疫情防控外防输入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担起责任,做好统筹协调、信息收集、传递和报送工作。
二、摸清底数,掌握实情
镇综治中心加强与县委政法委、鼓扬镇派出所沟通交流,掌握我镇现有涉诈人员和滞留缅北人员名单等基本材料,并组织各村(社区)全面摸排辖区内非法出入境及涉跨境违法犯罪人员底数,综合研判潜在拟赴境外涉违法犯罪人员和群体,对摸排出的涉跨境违法犯罪人员情况及时与县平安办下发的数据进行比对,尽快查清仍滞留在国(境)外的非法出入境及涉跨境违法犯罪人员情况,并采用“周报制”的工作方式及时向县平安办汇报工作开展情况。
截至目前,共排查3万余人次,涉缅人员35人。
三、突出重点,包保管控
各村(社区)对镇综治中心推送的名单和摸排发现的疑似人员同步开展劝返工作,对涉嫌非法出入境的跨境违法犯罪人员实行分片分人包保,逐一见面谈话并签订承诺书,严格落实“四个一”(一名警务助理、一名网格员、一名联户长、一名亲属)包保管控措施,做到“底数清、去向明、情况掌握”,严防前科人员重新犯罪,其他重点人员外溢作案、偷渡出境作案。
截至目前,我镇共建立健全摸底排查信息档案表16份、签订承诺书16份。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各村(社区)充分利用标语、宣传单、LED显示屏、村村响、网格化管理人员入户等方式,积极开展宣传引导,做好涉跨境违法犯罪人员的吸附稳控、劝返工作。
并将财务人员、在校学生、中老年人、家庭主妇等这“四类群体”,作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的关键人群,详细讲解涉跨境违法犯罪手法,深刻剖析涉跨境违法犯罪案例,进一步提高宣传的精准性、实效性,为打击跨境违法犯罪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关于打击跨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
磨憨口岸是我国通向老挝唯一的国家级陆路口岸。
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针对磨憨镇地理位置特殊,打击整治跨境犯罪难点突出,勐腊县委政法委以开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结合勐腊边境疫情防控实际,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x月在磨憨片区牵头成立由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公安、交通、运政等多部门组成的磨憨疫情防控综合整治专班,开展为期30天的专项整治工作。
专班工作组着眼形势,力求疫情防控、边境管控实效最大化,梳理磨憨全年疫情防控工作短板问题,厘清工作职责、整治思路,制定缜密工作计划,以“七步工作法”同进行、同开展,围绕社会面突出问题整治,严厉打击各类涉边违法犯罪。
基层摸排精准清查
增派驻村干部,组织村骨干,动员群众开展底数摸排。
对照“三个层面六个清”工作要求,迅速摸清抵边村寨人数、户数、通道小道,人员现实表现、社会关系、重点人员行动轨迹,摸清村寨交通工具、重点车辆;开展村寨设卡防控,按照“抵边村寨半封闭”管理要求,迅速设立村口卡点,根据“五个必须”要求,重点盘查外来车辆及人员;组织开展培训,结合实际围绕“三个必须”、疫情防控知识、法律法规、举报奖励等内容,有针对性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培训,加大相关知识宣传,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管边控边。
科学部署增设卡点
根据形势实时研判,在重要地形、区域灵活增设堵卡点。
定期对卡点人员进行培训业务指导及管理工作,提高卡点工作人员的查缉技能,对过往人员、车辆严格按照“五个必须”的要求进行公开查缉,同时规范卡点出入“三联证明”,做到证明可最追溯。
有利依靠各堵卡点作为打击非法跨境违法犯罪的重要屏障。
联合执法扩大声势
通过牵头公安、交通、运政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充分利用各成员单位资源,广泛发动群众举报、研判出入境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重点对象。
主动巡査防控、案件倒査梳理、保护建立人力情报机制等获取有效线索,精准选择打击从事跨境违法犯罪活动的切入点。
通过循线追踪、集中清査和重点打击等措施,严防偷渡、走私、“三非”等违法犯罪分子落脚、中转;围绕打组织、打团伙、断链条,紧盯转运点、运送车辆等重点环节,形成震慑跨境违法犯罪活动的良好效果。
警民联动群防群治
组织公安派出所民辅警、社区工作人员、民兵、在辖区内重点场所、出租房、餐馆、街道进行巡逻,对进入辖区的外地籍人员开展登记检查。
组织辖区群防先锋队力量,每日对本村委会辖区的山间树林边境一线、边境一线的小道、便道实施不定时地巡逻、蹲守。
交通管控综合治理
组织交通部门、运政部门开展道路查缉工作,并加强路面巡查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查处“套牌”“三无”“无牌”跨区域运营车辆,牢牢把住运输关,防止偷渡人员、犯罪分子利用交通工具从事非法入境违法犯罪活动。
信息研判综合协调
建立信息汇总机制,并对排查出的重点人员和车辆报交警和派出所进行全面核查;加大境内外情报信息收集,充分利用县公安局合战中心技术,实现信息引导,及时掌握跨境犯罪预警性的行动情报信息,提升打击精准度;建立工作例会机制,梳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并制定工作计划,加强各小组相互之间密切配合强化资源整合共享,对疫情防控打击跨境犯罪形成合力作战。
督导检查量化考评
强化督导检查,严抓责任落实,制定“红黑榜考评机制”,采用评分机制量化考评,实时开展“红黑榜排名”。
通过为期30天的专项整治工作,磨憨口岸社会面治理成效明显,跨境违法犯罪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极大程度上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为辖区乃至全县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铜墙铁壁”。
今年各地持续开展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打击跨境违法犯罪工作方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关于打击跨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1
为贯彻落实《黔南州涉跨境违法犯罪人员全面摸底排查劝返管控专项工作方案》(州打治跨违犯罪组〔20XX〕2号)、《长顺县涉跨境违法犯罪人员全面摸底排查劝返管控专项工作实施方案》(长顺平安办〔20XX〕18号)文件精神,持续保持打击治理跨境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鼓扬镇加强统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扎实推进打击治理跨境违法犯罪工作。
一、明确责任,细化分工
全镇上下紧紧围绕“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的工作目标,坚持“党政牵头、综合治理、全面管控、落实责任、打防并举、协同作战”的工作原则,严格落实“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以各村(社区)为基本单位,镇挂村(社区)领导为牵头人,村支两委、网格员、联户长、警务助理等组织力量为主力军开展打击整治工作。
按照“边排查、边劝返、边管控”,将打击治理跨境违法犯罪和疫情防控外防输入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担起责任,做好统筹协调、信息收集、传递和报送工作。
二、摸清底数,掌握实情
镇综治中心加强与县委政法委、鼓扬镇派出所沟通交流,掌握我镇现有涉诈人员和滞留缅北人员名单等基本材料,并组织各村(社区)全面摸排辖区内非法出入境及涉跨境违法犯罪人员底数,综合研判潜在拟赴境外涉违法犯罪人员和群体,对摸排出的涉跨境违法犯罪人员情况及时与县平安办下发的数据进行比对,尽快查清仍滞留在国(境)外的非法出入境及涉跨境违法犯罪人员情况,并采用“周报制”的工作方式及时向县平安办汇报工作开展情况。
截至目前,共排查3万余人次,涉缅人员35人。
三、突出重点,包保管控
各村(社区)对镇综治中心推送的名单和摸排发现的疑似人员同步开展劝返工作,对涉嫌非法出入境的跨境违法犯罪人员实行分片分人包保,逐一见面谈话并签订承诺书,严格落实“四个一”(一名警务助理、一名网格员、一名联户长、一名亲属)包保管控措施,做到“底数清、去向明、情况掌握”,严防前科人员重新犯罪,其他重点人员外溢作案、偷渡出境作案。
截至目前,我镇共建立健全摸底排查信息档案表16份、签订承诺书16份。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各村(社区)充分利用标语、宣传单、LED显示屏、村村响、网格化管理人员入户等方式,积极开展宣传引导,做好涉跨境违法犯罪人员的吸附稳控、劝返工作。
并将财务人员、在校学生、中老年人、家庭主妇等这“四类群体”,作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的关键人群,详细讲解涉跨境违法犯罪手法,深刻剖析涉跨境违法犯罪案例,进一步提高宣传的精准性、实效性,为打击跨境违法犯罪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关于打击跨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
磨憨口岸是我国通向老挝唯一的国家级陆路口岸。
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针对磨憨镇地理位置特殊,打击整治跨境犯罪难点突出,勐腊县委政法委以开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结合勐腊边境疫情防控实际,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x月在磨憨片区牵头成立由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公安、交通、运政等多部门组成的磨憨疫情防控综合整治专班,开展为期30天的专项整治工作。
专班工作组着眼形势,力求疫情防控、边境管控实效最大化,梳理磨憨全年疫情防控工作短板问题,厘清工作职责、整治思路,制定缜密工作计划,以“七步工作法”同进行、同开展,围绕社会面突出问题整治,严厉打击各类涉边违法犯罪。
基层摸排精准清查
增派驻村干部,组织村骨干,动员群众开展底数摸排。
对照“三个层面六个清”工作要求,迅速摸清抵边村寨人数、户数、通道小道,人员现实表现、社会关系、重点人员行动轨迹,摸清村寨交通工具、重点车辆;开展村寨设卡防控,按照“抵边村寨半封闭”管理要求,迅速设立村口卡点,根据“五个必须”要求,重点盘查外来车辆及人员;组织开展培训,结合实际围绕“三个必须”、疫情防控知识、法律法规、举报奖励等内容,有针对性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培训,加大相关知识宣传,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管边控边。
科学部署增设卡点
根据形势实时研判,在重要地形、区域灵活增设堵卡点。
定期对卡点人员进行培训业务指导及管理工作,提高卡点工作人员的查缉技能,对过往人员、车辆严格按照“五个必须”的要求进行公开查缉,同时规范卡点出入“三联证明”,做到证明可最追溯。
有利依靠各堵卡点作为打击非法跨境违法犯罪的重要屏障。
联合执法扩大声势
通过牵头公安、交通、运政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充分利用各成员单位资源,广泛发动群众举报、研判出入境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重点对象。
主动巡査防控、案件倒査梳理、保护建立人力情报机制等获取有效线索,精准选择打击从事跨境违法犯罪活动的切入点。
通过循线追踪、集中清査和重点打击等措施,严防偷渡、走私、“三非”等违法犯罪分子落脚、中转;围绕打组织、打团伙、断链条,紧盯转运点、运送车辆等重点环节,形成震慑跨境违法犯罪活动的良好效果。
警民联动群防群治
组织公安派出所民辅警、社区工作人员、民兵、在辖区内重点场所、出租房、餐馆、街道进行巡逻,对进入辖区的外地籍人员开展登记检查。
组织辖区群防先锋队力量,每日对本村委会辖区的山间树林边境一线、边境一线的小道、便道实施不定时地巡逻、蹲守。
交通管控综合治理
组织交通部门、运政部门开展道路查缉工作,并加强路面巡查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查处“套牌”“三无”“无牌”跨区域运营车辆,牢牢把住运输关,防止偷渡人员、犯罪分子利用交通工具从事非法入境违法犯罪活动。
信息研判综合协调
建立信息汇总机制,并对排查出的重点人员和车辆报交警和派出所进行全面核查;加大境内外情报信息收集,充分利用县公安局合战中心技术,实现信息引导,及时掌握跨境犯罪预警性的行动情报信息,提升打击精准度;建立工作例会机制,梳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并制定工作计划,加强各小组相互之间密切配合强化资源整合共享,对疫情防控打击跨境犯罪形成合力作战。
督导检查量化考评
强化督导检查,严抓责任落实,制定“红黑榜考评机制”,采用评分机制量化考评,实时开展“红黑榜排名”。
通过为期30天的专项整治工作,磨憨口岸社会面治理成效明显,跨境违法犯罪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极大程度上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为辖区乃至全县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铜墙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