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出现了很多食品安全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急诊科群体食物中毒演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急诊科群体食物中毒演练1

一、演练目的

为了提高急诊科医生、护士对突发大批食物中毒患者分诊及处理应变能力,确保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和采取有效措施处置,实施应急救援机制,增强安全意识,最大限度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演练培训方案

二、演练时间:20XX年X月X日

三、演练地点:急诊科

四、参加人员:急诊科医护人员

五、大批食物中毒患者应急演练方案

场景:

分诊护士接到几位食物中毒患者,短时间内有大量类似症状患者就诊,分诊护士立即根据主诉和症状进行分类,危重患者立即进入抢救室,立即上报,组织人员,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紧张有序参与抢救,最快最大限度救治患者。

1、人员调配(白班)

抢救护士:接到通知,通知急诊内科医生及总管护士,电话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启动急诊科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通绿色通道。

总管护士:调配二楼输液护士及辅助护士到一楼准备抢救。

科主任:白天通知门诊部、医务科、感染管理科、分管院长;迅速逐级上报,患者≤5人,科室组织人员自行抢救,>5人时必要时请求医务科增援。院领导根据情况,协调相关科室人员到急诊进行支援抢救。

护士长:通知护理部,启动应急预案人员紧急召集流程,调配相应人员准备抢救。患者≤5人,科室组织人员自行抢救,>5人时必要时请求护理部增援。

2、物资准备

分诊护士:准备物品(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相关药品、洗胃用物等)

抢救护士:准备抢救物品及仪器(抢救车、洗胃机、气管插管、除颤仪、吸痰器、微量泵、氧气袋等)

总管护士:根据情况准备平车。必要时协调人员到病房借车或请病房人员协助送车,并做好记录。

3、抢救工作

分诊护士及输液护士:负责对就诊人员进行分诊。为患者测生命体征并根据病情分类,危重患者入抢救间进行抢救,一般患者到诊室就诊。注意防护,做好患者的登记分流工作。

抢救护士及输液护士:负责入抢救室患者的抢救工作,监测生命体征,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洗胃、留取血标本,留取呕吐物送检,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监测病情变化并做好患者病情和用药情况记录。做好抢救室患者相应的登记、陪检工作。

总管护士及辅助护士:负责诊室一般病情患者治疗,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留取血标本,监测病情变化并做好患者病情和用药情况记录。做好诊室患者相应的登记、陪检工作。

急诊一楼内科医生:负责入抢救室患者的抢救工作,采取抢救措施,下达医嘱,进行心肺复苏,做好病情记录等。

急诊二楼内科医生:负责诊室一般病情患者治疗工作,下达医嘱,做好病情记录等。

病房内科医生:配合急诊内科医生做好患者的接诊、会诊及治疗工作。

保卫科人员:协助危重患者的转运工作。

科主任及护士长:负责人员的指挥调度,协调相关科室做好患者的抢救救治工作。

1、人员调配(夜班)

值班护士:接到通知,通知急诊内科值班医生及长夜班护士,电话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及总值班。启动急诊科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通绿色通道。

长夜班护士:协助调配内科听班医生及听班护士到科内准备抢救,电话通知保卫科人员。

科主任:迅速逐级上报,患者≤5人,科室组织人员自行抢救,>5人时必要时请求医务科增援。院领导根据情况,协调相关科室人员到急诊进行支援抢救。

护士长:迅速逐级上报,启动应急预案人员紧急召集流程,调配相应人员准备抢救。患者≤5人,科室组织人员自行抢救,>5人时必要时请求护理部增援。

2、物资准备

夜一班护士:准备抢救物品(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相关药品、洗胃用物等)

值班护士:准备抢救物品及仪器(抢救车、气管插管、除颤仪、吸痰器、微量泵、氧气袋等)

夜二班护士:根据情况准备平车。患者>5人时,协调人员到病房借车或请病房人员协助送车,并做好记录。

3、抢救工作

夜一班护士及听班护士:负责对就诊人员进行初步分诊,测生命体征并根据病情分类。危重患者入抢救间进行抢救,一般患者到诊室就诊。注意防护,做好患者的登记分流工作。

值班护士及护士长:负责入抢救室患者的抢救工作,监测生命体征,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洗胃、留取血标本,留取呕吐物送检,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监测病情变化并做好患者病情和用药情况记录。做好抢救室患者相应的登记、陪检工作。

一  食物中毒的定义及情形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可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通常进食后感觉肠胃不舒服,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共同进餐的人常常出现相同的症状。

二   组织协调和职责

(一)组织原则:

成立职工食堂、营养餐厅群体性食物中毒时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按照统一领导、明确分工、明确任务的原则,在"事件"发生时,由分管院领导根据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实际情况召集小组成员到位,争取时间,积极救治患者,统一协调,实施的处理。

(二)小组名称:

中山一院职工食堂、营养餐厅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

(三)工作小组成员:

(1)总指挥:主管后勤副院长

(2)副总指挥:后勤处处长

(3)小组成员:医务科、急诊科、护理部、院感科、保卫科、总务科、食堂主管经理、食堂监管员、食堂安全员、行政总值、后勤总值、等

(四)工作职责:

1、总指挥:负责对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指挥。

2、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处理好相关事务,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做好中毒人员的救治和事故的调查处理及善后工作。

3、部门职责及分工:

医务科:负责组建应急救援医疗队,组织对食物中毒人员进行现场医疗救助及转运。

急诊科:负责参与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现场救治,按中毒人员的中毒情况,急重轻缓进行处理。

护理部:协助医务人员现场开展救治观察护理工作。

院感科:按规定向越秀区卫生局、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报告,并协助开展事故调查。

食堂、餐厅安全员:对事发现场的疑似中毒食物及有关设备、工具和现场进行有效监控。

食堂、餐厅主管:收集可疑食物并及时送有关部门检验以确定中毒原

因。协助做好就餐人员的工作,确保食堂各项工作稳定有序。

保卫科:负责封锁和保护事故现场,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及公安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取证。

食堂、餐厅监管员:及时掌握中毒病人动态,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总务科:负责中毒人员的家长和亲属的接待工作,做好食宿安排,

负责事故后的整改工作,统筹好食堂的餐饮供应,确保按时保质保量提供餐饮服务。

后勤总值:按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地点、时间、人数上报后勤处。

行政总值:按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地点、时间、人数上报医院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总指挥。

三  报告制度

(一)食堂、餐厅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必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安全法》第三十八条之规定及卫生部颁发的《食物中毒调查与报告办法》的法定程序进行调查并报告。

(二)食堂、餐厅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流程:食堂、餐厅→应急处理工作小组→医院。

(三)食堂、餐厅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根据卫生部《食物中毒事故处理方法》的规定实施报告。任何部门与个人不得干涉事故的调查取证及报告工作。

1、食堂、餐厅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第一时间应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报告,由小组按程序逐级向上报告;

2、事发后应本着不夸大、不隐瞒、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报告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时间、中毒人数、可疑食物等;

3、一次群体性食物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的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的公共卫生事件,应于事件发生后6小时内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四  紧急救治措施

(一)发生疑似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应采取如下紧急救治措施:

1、停止使用可疑中毒食品;

2、及时采集病人血液、尿液、吐泻物标本,以备送检;

3、积极救治病人。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