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混采出现阳性的应急预案精选7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混采出现阳性的应急预案1
为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意识和应急处置水平,11月x日下午,xx县中医医院组织开展了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标本混管阳性应急处置模拟演练。
此次演练由医院党委书记和院长担任总指挥,副院长现场指挥,内儿科、内一科、内二科(住院病区)全体医护人员及各科室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全程参与演练,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医生和护士代表现场观摩。
以“内儿科送检的核酸标本中有一混管阳性”为场景,开展演练。
演练过程主要包括疫情报告、启动应急预案、现场封控、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可疑人员及核酸标本采集、转运、环境消杀、后勤物资保障、信息调取等应急处置流程。
演练过程中各科室工作人员保持镇静、有条不紊、分工明确、演练依据充分、报告及时,通过简洁高效的沟通实现了本次演练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圆满完成了演练。
演练结束后进行了总结,参加演练人员畅所欲言,一一列出存在的疑问和演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就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建议,要求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等科室要进一步细化方案。
本次演练整个过程准备充分,各科室职责明确,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但仍然暴露出个别医护人员穿脱流程不熟练,科室之间配合缺乏默契等问题。
希望各科室以此次演练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本科室的应急预案,做好物资储备,强化防护用品穿脱、环境消杀等培训。
通过不断学习、反复演练,做到全院“一盘棋”,切实筑牢疫情防控的安全屏障。
最后,党委书记强调,随着国庆假期临近,人员流动和聚集性增加,疫情输入和传播风险进一步加大。
为有效应对当前疫情形势,大家要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按照上级下发的各个方案、预案及防控标准,排查各个环节有序衔接,织密疫情防控网,科室内加强培训、演练,储备好应急物资,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确保全院能迅速有序、科学规范应对突发状况,为群众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环境,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筑牢防线。
混采出现阳性的应急预案2
新冠肺炎已成为一场持久战,防控疫情已成为日常化的工作,为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结合医院实际,确保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更好的梳理流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xx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xx医院于2022年11月16日下午,开展新冠肺炎感染疫情处置应急演练,xx院长为演练总指挥,副院xx、xx、综合管理部、医务部、护理部、感染管理与公卫部、文化宣传部、设备与耗材部、后勤服务部、安全保卫部、检验科、部分临床科室相关人员共同参加了演练。
本次演练的内容是在日常混检中发现一例核酸检测阳性患者,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从混管阳性样本报告、核酸检测混管阳性应急预案启动、人员信息初筛、服务保障及舆情监控、复检、采样及转运、启动疫情防控小组、开展流调工作、医疗救治转运、院区管控、进行终末消毒、全院核酸检测及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有序的演练,一旦医院涉疫,可做到“快封、快筛、快消、快解”,整个演练过程井然有序,各科室人员配合默契,团队紧密合作。
演练结束后,各部门领导对演练进行了点评,积极指出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最后,xx院长对此次演练做了总结,通过本次演练暴露出的问题,医院各部门应引起重视,积极整改,确保医院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落到实处。
混采出现阳性的应急预案3
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区域核酸检测任务,实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结合前期实践,我们对《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二版)》进行修订,形成了《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
一、总体要求
在精准快速的流调排查、社区管控基础上,科学研判疫情传播风险,划定区域核酸检测范围,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加强组织管理,优化采、送、检、报流程,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质量和效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所在的设区市,包括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应当在24小时内完成划定范围的区域核酸检测任务。
需要时,可通过区域内协同支援予以保障;必要时,可申请全国支援。
二、组织管理
(一)建立组织机制。
设区市在当地联防联控机制下成立核酸检测工作组,由市委常委牵头,组织卫生健康、公安、民政、交通运输、财政、工业和信息化、生态环境、党委宣传部门等相关部门,多方联动,建立扁平化工作机制,出现疫情时紧急启用,以设区市为单位,统筹协调区域核酸检测工作,掌握辖区全面情况,避免将工作任务简单分割下派给县区。
(二)制定工作方案。
设区市在当地联防联控机制下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区域核酸检测工作方案,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和负责人,理顺全链条工作流程,平急结合,适时开展预警式筛查演练。
(三)成立工作专班。
1.数据统计专班。
主要负责统一归口管理区域核酸检测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建立清晰的信息流转流程,专人收集、专人统计、专人上报。
核酸检测工作组向每一家承担区域核酸检测任务的检测机构派驻驻点联络人,建立起数据统计专班和检测机构之间的联系监督机制,实时掌握每一家机构检测进度,随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督促检测结果及时上传等。
2.采检匹配专班。
主要负责根据核酸检测工作方案制定采检匹配计划,加强采检匹配的动态指挥和调整。
需精确掌握全市可用于调动的核酸检测能力和各街道(乡镇)、社区、小区的人口底数,在区域核酸检测过程中,实时掌握采、送、检进度,避免检测机构忙闲不均或样本积压。
3.样本转运专班。
主要负责科学测算运力需求,合理部署转运力量,与采检匹配专班密切配合,动态调整样本转运方案,保证各检测机构以最快速度进入饱和工作状态。
运力的安排部署要根据核酸采样点的数量、距离、转运车运载量、转运所需时间等进行优化。
4.阳性结果处置专班。
以居民小区楼宇、自然村组、学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公司、市场、宾馆等为最小单元,做到不缺户、不漏人。
核酸采样现场加强精细化组织管理,在由工作人员、志愿者维护工作秩序的同时,鼓励通过采用座椅、金属网格线等物理手段,严格落实“1米线”间隔要求。
通过提前分时段预约、通知及采样等,减少人员在短时间内聚集,力争群众排队时间不超过20分钟,避免交叉感染。
3.采样方式。
根据目标人群已采取的管控措施确定采样方式。
集中隔离点及其他重点人群实行单采单检;封控区人群实行单采单检或1户1管;管控区可实行10合1混采;防范区和其他区域可实行20合1混采。
单采单检对象在多轮检测均未检出阳性的情况下,可视情实行10合1混采。
(四)落实采样力量。
提前准备采样医务人员和信息录入人员,并开展相关培训。
在合理评估工作量的基础上,配备人员,按每个采样台应配备2名采样人员(须为医务人员,考虑换班)、1名信息录入人员,每个采样台每小时采集120人样本计算。
采样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鼻咽和口咽拭子的采集方法,并进行严格的个人防护和感染控制培训。
信息录入人员应熟练掌握核酸检测信息系统操作流程,并进行相关的感染控制培训。
(五)样本保存与转运。
检测样本应当低温(2-8℃)保存。
在启动区域核酸采样1个小时后,应将首批样本转运至检测机构,使检测机构开始运行。
后续样本可每半小时至2小时收集转运一次,保证采集后3小时送达实验室。
优先转运封控区、管控区的样本,保证不超过2小时转运一次;边远乡村、山区、牧区视具体情况,合理确定转运时间及频次。
可参考每次送样数量约为检测机构单日检测能力的10%,以便有序进行检测。
样本转运专班根据实际需求,估算转运所需的专用车辆、人员和转运箱数量,做好车辆、人员和转运箱等物资的储备和调用。
同时,要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承担区域核酸检测转运任务的车辆情况。
承担转运任务期间,不得将车辆用于其他用途,做好转运时的生物安全防护。
非灭活样本运输需依法经省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
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做好运输保障工作。
做好核酸样本转运过程中的人员防护和物品消杀工作。
非灭活样本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感染性物质运输规章指导》中UN2814的A类感染性物质以PI602进行规范包装,灭活样本按照UN3373的B类感染性物质以PI650进行规范包装。
样本转运箱封闭前,须使用75%酒精或0.2%含氯消毒剂消毒容器表面。
(六)加强信息化支撑。
1.建立核酸检测信息系统。
各省份统筹设区市区域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要实现相关信息的快速、准确录入,包括受检者信息(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居住地址、联系电话)和采样信息(采样点名称、所在区县、样本编号,样本采集的日期、时间、采集部位、类型、数量),迅速反馈疑似阳性样本的受检者信息。
实现核酸检测采、送、检、报信息的快速准确和实时监测,做到核酸检测工作的全流程管理。
信息系统能够支持多角色、多用户、高并发运行,并具备实时汇总统计采、送、检各类信息的功能。
上线使用前,须按照每10分钟完成实际管理人口数10%的人群采样的标准,提前进行压力测试,确保信息系统稳定性。
2.做好采、送、检匹配。
启动区域核酸检测前应提前做好采、送、检匹配,并进行动态调度。
一是根据已设置采样点的采样能力、各检测机构的实际检测能力,提前做好划片送样的匹配。
二是根据核酸检测机构的实验节奏,分批次送样,动态调度,做到“不空机、不积样”,充分利用好各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
3.核酸结果反馈。
各设区市要及时反馈核酸检测结果,做到采、送、检各环节信息准确,及时向公众提供检测结果查询方法和途径,提前做好查询服务系统压力测试,保证群众采样后24小时内能够查询到结果。
(七)保障物资供应。
一、总体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将加快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尽力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作为常态化防控落实“四早”措施的首要举措。
应急预案启动时,落实加快提升检测能力所需的人员、设备和资金,压实各部门、各社区责任,完善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机制。
二、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成立XX区XX街道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核酸检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XX任组长,办事处副主任XX任常务副组长,负责该预案的启动和实施,应对出现新疫情时需要进行较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建立网格化核酸采样机制
1、科学确定网格化检测区域划分。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可能出现的全员核酸检测做好准备。
我街道定为一级网格,六个社区定为二级网格,二级网格下按照小区、聚居地进一步划分为三级网格;三级网格下按照小区每栋楼每座房子进一步划分为四级网格。
街道设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包括人员动员、组织、公告、等工作,每个二级网格设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小组,按照“1+8”标准配备工作人员,即有1名街道班子成员负责,并设置8人专门小组,包括1名联络人、1名医务人员、1名信息登记员、1名网络员、2名引导员、1名民警、1名社区工作者;二、三、四级网格由街道进一步进行划分,并设置具体网格联络人,负责网格内人员的组织、动员等工作;各级网格需掌握网格内所有人员的相关详细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身份证号码、住址、联系电话等,确保在进行核酸检测时可及时通知动员到位。
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孕产妇、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组织安排采样人员上门采集,确保检测工作全覆盖,做到不落一人。
2、建立核酸检测信息化管理系统。
街道卫健办负责与区数字办对接,将摸底的辖区内人员信息按照网络化核酸检测要求提前录入系统,做好人员信息的核对和审查,实行动态更新,确保核酸检测工作准确、快捷、高效和报告查询便利。
3、选定核酸检测采样点。
各社区分别设置1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配备3个采样帐篷。
提前储备好设置采样点所需的物资,确保收到指令后能够迅速布置好采样点。
卫健办和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做好采样点设置的指导工作。
采集点要求。
采样点要求选择空旷、通风、平坦、安全的区域,根据原有场地条件,划分为等候区、采集区、缓冲区、采集辅助区和临时隔离区,有效分散待检人员密度;需设立清晰的指引标识,并明确采样流程和注意事项,做好预案;应当设置急救设备备用。
(1)等候区。
设立独立的等候区域,应设置人行通道和“1米线”标识,落实“1米线”间隔要求,尽可能保证人员单向流动,严控人员密度,避免大规模采样时造成人员聚集;等候人员均应按要求佩戴好口罩。
采集区。
应根据气候条件,配备帐篷、冷/暖风扇、适量桌椅,保证医护人员在相对舒适环境下工作;标本如无法及时运送至实验室,需准备4℃冰箱或低温保存箱暂存。
缓冲区。
可提供采集人员更换个人防护装备。
采集辅助区。
空间应当相对密闭,用于采集人员更衣、备餐、值班等。
(2)临时隔离区。
用于暂时隔离在采集过程中发现的疑似患者或高危人群。
4、组建核酸检测采样应急队伍。
综合秋冬季可能出现的疫情情况,充实核酸采样力量,做好相关专业人员储备。
依托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1支XX核酸采样应急队,每个社区设置3个采样组,每个采样组3个采样工作人员,核酸采样应急队由区指挥部统一调度,每支采样队设队长1名,每个采样小组设组长1名。
采样工作分上午4小时、下午4小时、晚上4小时每天共12小时轮班,要求各社区制定全员核酸检测方案,细化到每天,每个时间段具体采样的小区的楼栋和人数,原则上4天内基本完成全员采样,第五天做漏检补采。
采样人员防护装备要求:N95及以上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乳胶手套、防水靴套;如果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戴双层乳胶手套;手套被污染时,及时更换外层乳胶手套。
每采一个人应当进行严格手消毒或更换手套。
5、做好被采样人员安排准备。
核酸检测工作小组应根据指令做好被采样人员的安排,迅速有序地组织网格内的人群按5人或10人一组提前做好采样准备,采样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我街道提前准备各个网格核酸样本采集后的样本转运车辆、人员,并在辖区内准备1家酒店用于采样和送样人员洗漱。
四、加强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