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圆形面积知识教案设计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圆形面积知识教案设计1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教科书小学数学五班级下册第103~105页“圆的面积”以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题。

教学内容分析:

圆的面积是同学认得了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以及学习过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以前所学图形的面积计算都是直线图形面积的计算,而像圆这样的曲边图形的面积计算,同学还是第一次接触到,所以具有肯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教学关键之处在于同学通过察看猜想、动手操作、计算验证,自主探究、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能敏捷应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课的教学应紧紧围绕“转化”思想,引导同学联系已学学问把新学问纳入已有学问中分析、讨论、归纳,从而完成对新知的建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培育解决问题的综合本领。

同学情况分析:

小学对几何图形的认得很大程度属于直观几何的学习阶段,而几何自身比较抽象的。本节内容同学从认得直线图形进展到认得曲线图形,又是一次飞跃,但从同学思维角度看,五班级同学具有肯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本领。这一学段中的同学已经有了很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空间图形等较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归纳、类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阅历,并具有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所以在教学应注意联系现实生活,组织同学利用学具开展探究性的数学活动,重视学问发觉和探究过程,使同学感悟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力气。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同学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育同学解决数学问题的本领。

教学目标:

1、让同学经过操作、察看、填表、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究并把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2、让同学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感悟极限思想的价值,培育运用已有学问解决新问题的本领,加强空间观念,进展数学思索。

3、让同学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圆的面积推导过程中,极限思想(化曲为直)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面积转化教具。

学具:书、计算器、16等份教具、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大家看,一匹马被拴在木桩上,它吃草的时候绷紧绳子绕了一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复习圆的相关特征)

师:那马最多能吃多大面积的草呢?

师:圆所围成的平面的大小就叫做圆的面积。

师:今日我们连续来讨论圆的面积。(揭示课题)

2、师:你想讨论它的哪些问题呢?(引导同学提出疑问)

16页—18页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过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学问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割补、拼组的方法探究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

经过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运用圆面积的学问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教具准备】

PPT课件,圆公式推导演示器。

【学具准备】

等分好的圆形纸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复习圆的有关学问。

2、复习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二、问题情境。

课件演示:在草地的一个木桩上拴着一只羊,想一想这只羊能吃到草的最大范围在哪里?

同学察看并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预设1:我能发觉羊能吃到草一周所走过的地方刚好是一个圆形。

预设2:这个圆形的半径就是绳子的距离,也就是5米。

预设3:这个圆形的中心就是木桩所在的地方。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请大家说说这个圆形的面积指的是哪部分呢?

羊能吃到草的最大范围就是这个圆形的面积。

师:说得很好,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羊能吃到草的最大范围的面积有多大,也就是怎样求圆的面积呢?(板书:圆的面积)

三、建立模型。

1、认得圆的面积

师出示一个圆片:圆的面积在哪里?请同学们拿出圆片,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圆的面积,你想说什么?

出示结语: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圆的面积让同学在充分直观感知圆面积的基础上,概括出圆面积的意义。】

2、估算圆的面积

(1)投影出示P16方格图,让同学们看懂图意后估算圆的面积,同学可以讨论交流。

(2)指明反馈估算结果,并说明估算方法及依据。

①、我是依据圆里面的正方形来估量的,外面方格图面积为10×10=100平方米,圆里面的正方形面积大约为50平方米,那么这个圆形的面积大约在50——100平方米之间;

②、我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来估量的。我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大约为20平方米,那么这个圆形的面积约有80平方米;

师:同学们的估量很有道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往往要有一个精准明确的结果,我们接下来就来讨论一个能计算圆面积的方法。

【设计意图:巧设估算圆的面积这个环节,使同学对圆面积与r的倍数关系,获得非常鲜明的表象,让同学带着悬念去探究推导公式,与后面得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后的验证前后呼应,加深同学对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3、积极动脑,讨论推导方法。

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都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来的?——引导转化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同学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激起同学用旧知探究新知的爱好,并明确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4、小组合作,推导公式

师:那圆可转化为哪一个学过的图形呢?小组可以剪一剪、拼一拼,试试看!哪怕是貌似的图形也可以。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展现在投影仪上并汇报。

(1)操作感知。

操作活动一:

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将严格圆形纸片分成8等份,将每份剪下后再进行拼接。(图见课件)

问题:拼成后像什么图像?

②、操作活动二:

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将严格圆形纸片分成16等份、32等份。将每份剪下后再进行拼接。(图见课件)

(2)讨论、交流。

通过剪拼,你发觉了什么?(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

(3)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同学讨论并回答:(课件演示推导过程)

5、应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解决情景图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不同形式,来调动同学的多种感官参加学习,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培育同学自动探究、互助合作的精神,使同学明确圆可以拼成的貌似的长方形,渗透化曲为直的方法。】

四、解释应用。

1、口答:

2、计算下面圆的面积。(出示课件)

3、列式计算。

(1)半径2米的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直径2米的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设计意图:同学已经把握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可大胆放手让同学尝试解答,从而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育了同学敏捷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五、回顾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探究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怎样求圆的面积?

小学数学圆形面积知识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初步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充分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相关知识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2.5米,高0.6米。

(2)底面直径4厘米,高10厘米。

(3)底面半径1.5分米,高8分米。

2求出下面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1)长方体的长为4厘米,宽为7厘米,高为9厘米。

(2)正方体的棱长为6分米。

3讨论说说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甲: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长方体、正方体的六个面的面积的总和。

学生乙: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只要计算长方体相互对立的3个面的面积,3个面的面积相加再乘以2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棱长乘以棱长再乘以6。

二新课导入。

1教师:以前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表面积的求法,那么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圆柱的表面积又是如何计算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讨论和探索这个问题。(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圆形面积知识教案设计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圆形面积知识教案设计1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教科书小学数学五班级下册第103~105页“圆的面积”以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题。

教学内容分析:

圆的面积是同学认得了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以及学习过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以前所学图形的面积计算都是直线图形面积的计算,而像圆这样的曲边图形的面积计算,同学还是第一次接触到,所以具有肯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教学关键之处在于同学通过察看猜想、动手操作、计算验证,自主探究、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能敏捷应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课的教学应紧紧围绕“转化”思想,引导同学联系已学学问把新学问纳入已有学问中分析、讨论、归纳,从而完成对新知的建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培育解决问题的综合本领。

同学情况分析:

小学对几何图形的认得很大程度属于直观几何的学习阶段,而几何自身比较抽象的。本节内容同学从认得直线图形进展到认得曲线图形,又是一次飞跃,但从同学思维角度看,五班级同学具有肯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本领。这一学段中的同学已经有了很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空间图形等较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归纳、类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阅历,并具有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所以在教学应注意联系现实生活,组织同学利用学具开展探究性的数学活动,重视学问发觉和探究过程,使同学感悟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力气。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同学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育同学解决数学问题的本领。

教学目标:

1、让同学经过操作、察看、填表、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究并把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2、让同学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感悟极限思想的价值,培育运用已有学问解决新问题的本领,加强空间观念,进展数学思索。

3、让同学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圆的面积推导过程中,极限思想(化曲为直)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面积转化教具。

学具:书、计算器、16等份教具、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大家看,一匹马被拴在木桩上,它吃草的时候绷紧绳子绕了一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复习圆的相关特征)

师:那马最多能吃多大面积的草呢?

师:圆所围成的平面的大小就叫做圆的面积。

师:今日我们连续来讨论圆的面积。(揭示课题)

2、师:你想讨论它的哪些问题呢?(引导同学提出疑问)

16页—18页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过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学问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割补、拼组的方法探究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

经过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运用圆面积的学问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教具准备】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