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一定要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医院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医院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1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在发生传染病流行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病人。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设施配置

1、门诊设立明显标志指引的传染病诊室及传染病隔离观察室,按照诊病、观察、隔离、消毒流程,合理布局,并配备隔离衣、口罩、帽子、消毒液等消毒隔离所需用品,隔离区内配备氧气装置、心电监护、呼吸机、床头X光机、吸痰机、气管切开包及急救治疗药品。主要用于高疑病人及已确诊的垂危不能转诊的病人隔离观察。

2、建立健全腹泻病门诊、发热门诊制度,完善诊疗设施配备,早期发现传染性病人和带菌者,及时控制疫情扩散。

二、传染病人诊治流程

1、凡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及疑似病人由导医带至传染病诊室就诊,在明确诊断前,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对可疑病人立即上报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由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组织专家会诊,确诊病人或高疑病人立即转送市传染病医院。

2、病房对收治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治疗观察时,应严格按照传染病人的消毒隔离原则处理,严防医护人员受到感染和交叉感染,严防疾病向外传播。

3、传染病人出院后,病房要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消毒处理。

4、接诊传染病人后,救护车及时按传染病消毒方法进行有效消毒。

三、报告制度

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一经发现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限立即向疾控中心等部门报告疫情,同时做好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对由于瞒报、迟报、谎报或玩忽职守等引起恶劣社会影响的或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的,将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行政与法律责任。

四、治疗方案

1、成立传染性疾病医疗和救护小组,随时待命,提高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紧急疫情的能力。

2、严格按各类传染病治疗、预防原则,对病人进行抢救、隔离治疗,提高与其它有发热症状疾病的鉴别诊断水平,避免因漏诊或误诊所造成的疫病传播。

五、防护措施

1、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全面掌握防治知识,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2、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医务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消毒处理和预防服药、应急接种等预防措施。

3、对需接触传染性病人的医务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防护隔离模拟训练,以保证一旦出现疫情,可以规范有序地开展工作。

4、落实各项责任制度,努力改善工作人员住宿环境卫生、医院环境卫生,清理卫生死角、清理积水、清理杂物、喷洒消杀药液,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消除病媒昆虫、钉螺、鼠类及其它染疫动物,切断传播途径;加强自来水和生活饮用水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加强营养伙房的食品卫生监测和监督。

七、信息、设备、后勤保障

根据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则,各有关科室人员做好应急预防和控制疫情所必需的药品、生物制品、消毒药品、器械的储备及供应,把好进货质量关,严防院内交叉感染。时刻注意国内外、特别是邻近县市的疫情,提供准确信息。

医院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2

为科学有效地应对医院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确保人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促进社会稳定,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领导组

1、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正确指挥,快速反应,积极应对。

①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②技术专家组,对遇到的突发事件的处置进行指导(名单附后)。

③及时报告请示:根据卫生部的有关规定,按规定时间向相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时,同时对突发事件情况的处理措施和现状进行简要汇报。

④及时对决策作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在收集信息基础上,计划执行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灵活性,必要时进行调整。

⑤重视与公众和新闻媒体合作;通过媒体,让社会了解事件的真相,医院态度;通过媒体树立医院在突发事件中的好形象。

二、具体措施

1、强调分工合作,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强调相互配合,防止相互推诿,做好人员、财产、设备等筹备工作。

医疗组:负责诊断、治疗、抢救预防等工作后勤保障组:负责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等工作。

2、采取果断措施,切断一切感染途径

①认真进行教育以提高防护意识:进行全院动员,请专家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病原因、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进行专题讲座及重点科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强化培训,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防治知识和技能,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②准备防护用品预防用药:筹备和购买防护用品及预防药品。

③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按要求对新型冠状病毒成立发热门诊,并对传染病病人和重点可疑病人进行疫情上报。建立隔离区,对病区进行分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配备必要的设备。

④对病区医务人员实行隔离管理和重点保护。医务人员参加传染病治疗期间,严禁离开隔离区,同时,为他们在病区提供必需生活用品等,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⑤严格污物和垃圾处理:病区楼内污物通道与医疗通道严格区分,各病区的污物和垃圾直接从专门通道送到固定地点,能焚烧的立即焚烧;需要重复使用和不能焚烧处理应进行消毒浸泡处理直接通过专门通道运送到指定地点处理;加大污水的消毒剂量。

⑥加强消毒管理:对全院医疗工作地点和病区,每天喷雾器进行空气消毒,感染管理科负责督促检查,工作人员接触每一病人后都要洗手更换手套。对隔离病区内的污染物品要进行严密消毒。

⑦保护易感人群:为全院人员发放预防用药。对重点科室及隔离病区的工作人员除发放预防用药外,还要配发隔离衣、防护口罩、防护眼镜等物品。

医院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3

一、基本要求

(一)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特点,结合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诊疗条件等,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二)开展全员培训。依据岗位职责确定针对不同人员的培训内容,使其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控制。

(三)做好医务人员防护。医疗机构应当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防护物资,确保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到位。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强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感染防控。

(四)关注医务人员健康。医疗机构应当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班次安排,避免医务人员过度劳累。针对岗位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开展主动健康监测。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医务人员健康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五)加强感染监测。做好早期预警预报,加强对感染防控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发现隐患,及时改进。发现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并在2小时内上报信息,做好相应处置工作。

(六)做好清洁消毒管理。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进行空气消毒,也可配备循环风空气消毒设备。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诊疗环境、医疗器械、患者用物等的清洁消毒,严格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处理,严格终末消毒。

(七)加强患者就诊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做好就诊患者的管理,尽量减少患者的拥挤,以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发现疑似或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时,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患者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不具备救治能力的,及时将患者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

(八)加强患者教育。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开展就诊患者及其陪同人员的教育,使其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知识,指导其正确洗手、咳嗽礼仪、医学观察和居家隔离等。

(九)加强感染暴发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最大限度降低感染暴发的风险。增强敏感性,一旦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暴发或暴发,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并依据相关标准和流程,启动应急预案,配合做好调查处置工作。

(十)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或疑似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纳入感染性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处置。

二、重点部门管理

(一)发热门诊。

1、发热门诊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

2、留观室或抢救室加强通风;如使用机械通风,应当控制气流方向,由清洁侧流向污染侧。

3、配备符合要求、数量充足的医务人员防护用品,发热门诊出入口应当设有速干手消毒剂等手卫生设施。

4、医务人员开展诊疗工作应当执行标准预防。要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戴口罩前和摘口罩后应当进行洗手或手卫生消毒。进出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严格按照《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5、医务人员应当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按照诊疗规范进行患者筛查,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

6、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

7、医疗机构应当为患者及陪同人员提供口罩并指导其正确佩戴。

(二)急诊。

1、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引导发热患者至发热门诊就诊,制定并完善重症患者的转出、救治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

2、合理设置隔离区域,满足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隔离和救治的需要。

3、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预防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和诊疗环境的管理。实施急诊气管插管等感染性职业暴露风险较高的诊疗措施时,应当按照接治确诊患者的要求采取预防措施。

4、诊疗区域应当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

5、采取设置等候区等有效措施,避免人群聚集。

(三)普通病区(房)。

1、应当设置应急隔离病室,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隔离与救治,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备有充足的应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

2、病区(房)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按规范要求实施及时有效隔离、救治和转诊。

3、疑似或确诊患者宜专人诊疗与护理,限制无关医务人员的出入,原则上不探视;有条件的可以安置在负压病房。

4、不具备救治条件的非定点医院,应当及时转到有隔离和救治能力的定点医院。等候转诊期间对患者采取有效的隔离和救治措施。

5、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对其接触环境进行终末处理。

(四)收治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病区(房)。

医院一定要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医院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医院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1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在发生传染病流行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病人。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设施配置

1、门诊设立明显标志指引的传染病诊室及传染病隔离观察室,按照诊病、观察、隔离、消毒流程,合理布局,并配备隔离衣、口罩、帽子、消毒液等消毒隔离所需用品,隔离区内配备氧气装置、心电监护、呼吸机、床头X光机、吸痰机、气管切开包及急救治疗药品。主要用于高疑病人及已确诊的垂危不能转诊的病人隔离观察。

2、建立健全腹泻病门诊、发热门诊制度,完善诊疗设施配备,早期发现传染性病人和带菌者,及时控制疫情扩散。

二、传染病人诊治流程

1、凡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及疑似病人由导医带至传染病诊室就诊,在明确诊断前,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对可疑病人立即上报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由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组织专家会诊,确诊病人或高疑病人立即转送市传染病医院。

2、病房对收治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治疗观察时,应严格按照传染病人的消毒隔离原则处理,严防医护人员受到感染和交叉感染,严防疾病向外传播。

3、传染病人出院后,病房要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消毒处理。

4、接诊传染病人后,救护车及时按传染病消毒方法进行有效消毒。

三、报告制度

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一经发现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限立即向疾控中心等部门报告疫情,同时做好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对由于瞒报、迟报、谎报或玩忽职守等引起恶劣社会影响的或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的,将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行政与法律责任。

四、治疗方案

1、成立传染性疾病医疗和救护小组,随时待命,提高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紧急疫情的能力。

2、严格按各类传染病治疗、预防原则,对病人进行抢救、隔离治疗,提高与其它有发热症状疾病的鉴别诊断水平,避免因漏诊或误诊所造成的疫病传播。

五、防护措施

1、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全面掌握防治知识,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2、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医务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消毒处理和预防服药、应急接种等预防措施。

3、对需接触传染性病人的医务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防护隔离模拟训练,以保证一旦出现疫情,可以规范有序地开展工作。

4、落实各项责任制度,努力改善工作人员住宿环境卫生、医院环境卫生,清理卫生死角、清理积水、清理杂物、喷洒消杀药液,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消除病媒昆虫、钉螺、鼠类及其它染疫动物,切断传播途径;加强自来水和生活饮用水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加强营养伙房的食品卫生监测和监督。

七、信息、设备、后勤保障

根据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则,各有关科室人员做好应急预防和控制疫情所必需的药品、生物制品、消毒药品、器械的储备及供应,把好进货质量关,严防院内交叉感染。时刻注意国内外、特别是邻近县市的疫情,提供准确信息。

医院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2

为科学有效地应对医院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确保人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促进社会稳定,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领导组

1、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正确指挥,快速反应,积极应对。

①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②技术专家组,对遇到的突发事件的处置进行指导(名单附后)。

③及时报告请示:根据卫生部的有关规定,按规定时间向相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时,同时对突发事件情况的处理措施和现状进行简要汇报。

④及时对决策作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在收集信息基础上,计划执行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灵活性,必要时进行调整。

⑤重视与公众和新闻媒体合作;通过媒体,让社会了解事件的真相,医院态度;通过媒体树立医院在突发事件中的好形象。

二、具体措施

1、强调分工合作,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强调相互配合,防止相互推诿,做好人员、财产、设备等筹备工作。

医疗组:负责诊断、治疗、抢救预防等工作后勤保障组:负责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等工作。

2、采取果断措施,切断一切感染途径

①认真进行教育以提高防护意识:进行全院动员,请专家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病原因、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进行专题讲座及重点科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强化培训,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防治知识和技能,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