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卫生院院感防控工作方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乡镇卫生院院感防控工作方案篇1

(一)基本概况地理位置

乡卫生院地处田阳县南部山区,户籍人口xx人,占地面积大,人口流动多(主要是外出务工人员),因此开展计划免疫工作难度比较大。

(二)计划免疫工作开展的情况

1、我辖区的计划免疫工作是在我县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按计划有目的的顺利开展。

2、结合我辖区特点建立计划免疫点,此项工作作为我辖区企业多这一特点,首先建立按日程接种编程,我们卫生服务站抽出专业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医务人员负责接种工作,使此项工作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

3、定期传达防病资料,我站的防疫专干按时参加疾病控制中心防疫部门的防病例会,并及时的'向辖区居民宣传,定期对辖区内的幼儿园计划免疫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与上级防疫部门取得密切联系,及时查漏补种。

(三)计划免疫情况

1、计划免疫工作严格操作规程和接种程序进行预防接种,提高辖区儿童的免疫成功率。

2、计划免疫儿童建卡率和发证率、卡证相符率达99%,按接种卡证的要求按时填写,项目齐全。

3、计划免疫保证0岁组接种率98%以上,1-6岁组95%以上,保证疫苗冷链要求。

4、冷藏运转正常,正确使用冰箱及冷藏包,冰箱记录,经常打扫冰箱查看有无疫苗失效等。

5、疫苗领发有原始记录,记录项目齐全。

6、开展上级主管要求开展的吉它疫苗的接种工作。

乡镇卫生院院感防控工作方案篇2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预防接种服务规范》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为确保计划免疫工作顺利开展,遵循“四优一无”百日评议活动要求,开展无红包医院创建,做出公开承诺:敬请各位儿童家长监督

一、主要目标

通过免疫规划项目的实施,为0-6岁适龄儿童和重点人群提供安全、有效、免费、均等化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我乡扩大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有效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保护儿童身体健康。

二、服务承诺

1、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2、服务内容

(一)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管理。

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二)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

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根据传染病控制需要,开展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强化免疫、查漏补种和应急接种工作。

(三)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口头、广播通知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

在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入户巡回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

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可设立临时接种点,适度增加门诊开放的频率和服务时间等,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

(四)接种前的工作。

接种工作人员在对儿童接种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薄),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

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可采用书面或(和)口头告知的形式,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的情况。

(五)接种时的工作。

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时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接种月(年)龄、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

(六)接种后的工作。

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应留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

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卡(簿)上记录。

与儿童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

(七)处理、报告和登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组员:各科室主任

职责:在组长领导下,具体负责全院院内感染工作的监督、防范、控制、管理、奖罚等工作。

办公室:预保科

二、院内感染防控措施

(一)1、处置室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标志明确,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2、一切换药物品均应保持无菌,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无菌专柜,过期重新灭菌,并建立定期检查制度。

3、工作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齐,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换药前严格清洗双手。

4、无菌储槽内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5、无菌物品必须严格灭菌,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非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须进行超声清洗后经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

6、各种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应就地严格隔离,不得进入处置室。

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感染性敷料应放入黄色防渗漏塑料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7、换药时手部可能被分泌物污染,应戴手套,摘手套后清洗双手。

处置室每日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器械柜、储物柜、门窗、门把手等,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2次,并做好详细记录,定期用75%酒精擦拭灯管,确保消毒效果。

(二)妇科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标志明确,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2、周围清洁、无污染,工作人员进入房间应衣帽整齐,治疗前严格消毒清洗双手。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室内器械一律不得外借、乱用,一用一灭菌。

4、使用器械后,要高压灭菌。

5、负压吸引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洗净后备用。

6、室内每天早晨必须消毒,每周彻底保洁一次,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必须放入黄色防渗漏包装袋内,且有明显标志。

(三)病房

1、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坚持每日清洁地面(湿式擦拭),按规定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无肉眼可见灰尘,每周彻底保洁、消毒一次。

2、保持环境清洁,床单、被罩干净平整。

保持每周更换一次,随时污染随时更换,患者出院及时更换。

3、医护人员应做好基本防护(戴帽子、医用口罩、穿白大衣)。

(四)手术室

1、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办公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污染区设有污物存放处,洗刷间;办公区设有更衣间、办公室;清洁区设有敷料室、器械室、准备间;无菌区设有手术间、洗手间和无菌储藏柜。

2、医务人员做好呼吸道隔离,有呼吸道感染者一律不得参与手术或护理病人。

3、手术器械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消毒。

4、吸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及雾化器等,每24小时更换一次。

5、接触病人的用品一用一消毒,一次性麻醉用品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术后麻醉用器具、袖带、听诊器等用75%乙醇擦拭消毒。

6、手术室常规每日早晨清洁手术间,建台手术时室内物体表面必须清洁消毒后方可进行下一台手术。

每日手术结束后常规清洁手术室,每周终末消毒。

7、损伤性医疗废物(刀片、缝合针等)直接投入污染端的利器盒,其他医疗废物投入双层黄色包装袋,设专人管理。

(五)注射室

1、布局合理,分清洁区、污染区,标志明确。

2、护士着装整洁,做好基本防护,操作前清洗双手,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掌握常用消毒液配置方法、使用浓度及使用方法。

3、无菌物与非无菌物分开放置,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无菌专柜保存,过期必须重新消毒。

4、没人次治疗后,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做到一人一消毒,防止病人之间交叉感染。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