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整理了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教育主题:
我将本次活动确定为"拒绝校园欺凌,构建和谐校园"。
二、教育背景及目的:
在上半年,媒体曝光了42起校园暴力事件,其中有33起是中学生参与的,占总数的69%。初中生是校园暴力事件的高发阶段。我们学校近期也发生了几起学生打架斗殴的事件。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中小学生守则》,让同学们明白守法与守礼的重要性,更好地认识校园暴力的危害性,学习如何预防和抵制校园暴力,以及如何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防止问题恶化。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给学生发放《中小学生守则》,每人一份,并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典型的校园暴力事例等。
2、学生准备:让学生宣读背诵《守则》,事先熟悉《守则》的内容,并思考校园暴力的表现形式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校园暴力事件。在活动开始之前,让学生先思考这些问题,这样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更轻松地接受和理解活动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校园欺凌
1、有些学生对校园暴力这一词语还很陌生,或者理解不准确。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校园欺凌的定义,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学生之间通过肢体、语言和网络等手段故意欺负、侮辱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校园欺凌不仅给被害者造成心理阴影,甚至可能影响其人格发展。施暴者也很可能陷入违法犯罪的道路,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校园欺凌可以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以及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施暴者可以是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他们可能通过语言、肢体力量、网络或器械等手段对师生进行身体、心理、名誉、权利或财产方面的侵害。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是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体弱的学生,使其在心灵和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是反复发生的,而不是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个人欺凌一个人,有时是集体欺凌一个人。通常,欺凌者不觉得自己有错,而被害者则因为害怕而默默承受,不敢反抗和报告欺凌者。因此,这种恶性循环导致被害者身心受到长期折磨。
围绕着"什么是欺凌?为什么要反对欺凌?",我们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分享。欺凌简单来说就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多欺少。欺凌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伤害,也对欺凌者和旁观者造成伤害。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同学的同情心。旁观者会因为无法帮助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恐惧。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也不能忽视,受欺凌的学生通常在身体和心灵上都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很容易留下长期难以平复的心理阴影。同时,校园欺凌也会影响学校的纪律和风气。因此,学校要严厉制止和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2、观看校园暴力视频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校园暴力的恶劣性质,进而讨论校园欺凌的危害。我们可以提出问题:"校园欺凌有哪些危害?"校园欺凌首先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次是更严重的心理伤害,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恐惧和焦虑。
3、通过多媒体展示今年上半年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学生可以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总结出一些原因。
_月_日,广西宾阳县初中女生打群架,现场惨烈。
_月2_日,云南富宁县一中学女生宿舍内遭围殴凌辱并拍照上传空间。
_月_日,山东邹城初二女生宿舍内被殴打并逼迫下跪。
_月1_日,北京105中学一女生遭轮番扇耳光。
_月1_日,广东汕头多名青少年围殴一名身着校服男生。
_月1_日,湖北红安00后为争女朋友斗殴,使用板砖砸人手段凶残。
_月_日,福建南安一初一男生被同校学生及社会青年追打并捅伤。
_月1_日,福建晋江学生校外打架一死两伤。
_月1_日,辽宁沈阳宁官实验学校篮球暴力事件。
_月1_日,山东济南一中学多名学生暴力殴打同校学生。
_月2_日,湖南怀化一女生在校园遭8名学姐群殴致耳膜穿孔。
(二)抵制校园欺凌
在这一环节,我们设置了三个问题:
1、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作为当事人,我们应该如何解决?
2、矛盾一时难以解开,如何有效地遏制校园欺凌的发生?
3、一旦发生校园欺凌事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这三个问题分别从学生间出现矛盾时、校园欺凌发生前以及校园欺凌发生中三个不同阶段提出,能够让学生思考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处理矛盾,并尽可能地避免校园暴力的发生。一旦发生校园欺凌,学生也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伤害。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避免校园欺凌的做法:
从受害者的角度出发:不理睬欺凌者;寻求老师的帮助;学会自我保护。
从施暴者的角度出发:思考行为的后果;避免冲动行为;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
(三)校园欺凌案例分析
我们引用了一个案例:某中学一名女生在食堂打饭时,与另一名女生发生口角,结果遭到多名女生的毒打。其中一位打人者在打完后还做出了胜利的手势。根据这个案例,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正确方法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个问题能够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并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答案:
1、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2、面对不法分子的侵害,首先要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然后机智勇敢灵活地与其斗争。
3、积极寻求家长、学校和社会的保护。
4、受到侵害时,勇敢地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总结
五、教学反思:
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继续探讨和努力,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每位幼儿撑起一把安全的保护伞!
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合集2
引导语:
校园是我们学习成长的地方,我们要一起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坚决反对校园欺凌。
一、班会目的:
1、了解什么是校园欺凌行为,不欺负同学,不做“小霸王”。
2、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提高防欺凌能力,学会保护自己。
3、认识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认识校园欺凌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校园欺凌的实质和危害,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准备:
校园欺凌视频及PPT图片,主持人,卡纸。
四、活动流程:
(一)、开场白主持人:
1.A: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大家都知道
校园是我们学习的地方,在这里我们享受着美好的青春时光,获得知识的力量。因此,我们要在校园中学会拒绝暴力,预防欺凌。
2.B:珍爱生命,远离欺凌。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校园欺凌,下面请观看关于校园欺凌的视频。
(二)、观看关于校园欺凌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含义。
(三)使用PPT展示校园欺凌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行为。
(四)观看图片后,让同学们讲述自己的观点,一起讨论“为什么会出现校园欺凌现象”,并分析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
1、分析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
校园欺凌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家庭原因、社会因素以及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都起着重要作用。调查发现,施暴者自身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压力大,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解压。
第二、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虚。
第三、传媒渲染(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以及社会暴力文化的影响。
(五)各抒己见:校园欺凌的危害是什么?
1、如果校园欺凌发生在自己身上,会对自己的身心产生怎样的影响。
(六)面对校园欺凌应该如何应对:
1、老师给每组下发卡纸,让学生讨论后在卡纸上写下应对措施,写完后收起并粘贴成一个心形。然后让学生分组派代表上台讲述他们小组的应对措施。
2、老师讲述应对方法:
遇到校园欺凌时应该怎么办?
民警教你这五招: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警方建议学生们要注意以下五点:
(1)、寻求帮助:不要害怕向外界寻求帮助,这样做不会带来更坏的结果。当自己无法解决被欺凌的问题时,应该积极主动地向第三方寻求帮助。常见的求助对象有父母、老师、学校和社会公益组织等。
(2)、保护自己:被欺凌不需要懦弱,需要的是正当合法且有效的方式保护自己。逃避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无法解决后续的成长问题。性格的养成是通过慢慢积累成长的,一个逃避问题的孩子,将来仍然会遇到无法逃避的挑战。
(3)、锻炼身体:努力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校园欺凌往往以肉体上的伤害为表现,通过锻炼身体,保证自己不会成为被欺凌的对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4)、上学和放学尽可能结伴而行。
(5)、穿着低调,不要过于招摇。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冲突及时找老师解决。
五、总结:
校园欺凌不仅仅是身体的侵犯,更严重的是对心灵的伤害。作为老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教育学生要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关心帮助残疾孩子,而不是歧视和嘲笑他们。让每个孩子都能笑容满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没有欺凌和暴力的、充满爱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合集3
目标:
1、正确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增加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2、鼓励学生勇敢向校园欺凌说“不”,积极参与抵制欺凌行为。
流程:
1、导入:通过一个真实的新闻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校园欺凌的严重性。
2、核心内容:
a、认识:什么是欺凌?
b、伤害:身心受到哪些伤害?
c、应对:如何处理他人对自己的欺凌?
3、签字仪式:共同抵制欺凌行为,展示学生的团结和力量。
4、情感升华:通过音乐来激发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
1、概念: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以蓄意或恶意方式通过肢体、语言、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身心伤害的行为。
2、主要表现:
a、网上欺凌:利用QQ群或者说说,发布具有人身攻击成分的言论。
b、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使用粗言秽语、呵骂等方式。
c、对同学进行人身攻击,如拉车头皮、故意绊倒对方等。
d、恐吓、威胁和强迫他人做其不想做的事情。
e、中伤、讽刺和贬低同学。
f、敲诈:以强势夺取他人财物或索要金钱。
g、结派:故意伙同同学孤立其他同学,排挤同学。
二、对同学的身心伤害。(案例分享)
面对欺凌,学生受到的伤害不仅仅限于身体上的伤害,更重要的是心灵的伤害,这种伤害会给孩子带来以下后果:
1、性格内向、害羞、怕事、胆怯,进而形成懦弱品行。
2、受到学生孤立后,会变得悲观消极,自卑,无法与他人正常沟通。
3、害怕上学,产生厌学情绪。
4、可能构成心理疾病,影响健康,阻碍健全人格的形成。
5、自我否定,对人生产生悲观消极的态度,严重者甚至可能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三、学生如何处理他人对自己的欺凌行为?
在面对同学之间的欺凌行为时,我们要坚决零容忍,要及时告诉老师或家长,下面是一些处理欺凌的方法和建议:
1、明确什么是欺凌行为。不要认为他人的一些行为只是在跟我玩,只要对你产生不利影响,你就应该予以制止。
2、大声说出来。如果对某人的评论或行为感到不舒服,你一定要及时告诉老师,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这个行为继续下去。
3、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要关注个人和情绪管理,制定积极的目标,并努力实现它们。
面对欺凌行为,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希望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让孩子们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下面小编整理了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合集1
一、教育主题:
我将本次活动确定为"拒绝校园欺凌,构建和谐校园"。
二、教育背景及目的:
在上半年,媒体曝光了42起校园暴力事件,其中有33起是中学生参与的,占总数的69%。初中生是校园暴力事件的高发阶段。我们学校近期也发生了几起学生打架斗殴的事件。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中小学生守则》,让同学们明白守法与守礼的重要性,更好地认识校园暴力的危害性,学习如何预防和抵制校园暴力,以及如何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防止问题恶化。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给学生发放《中小学生守则》,每人一份,并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典型的校园暴力事例等。
2、学生准备:让学生宣读背诵《守则》,事先熟悉《守则》的内容,并思考校园暴力的表现形式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校园暴力事件。在活动开始之前,让学生先思考这些问题,这样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更轻松地接受和理解活动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校园欺凌
1、有些学生对校园暴力这一词语还很陌生,或者理解不准确。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校园欺凌的定义,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学生之间通过肢体、语言和网络等手段故意欺负、侮辱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校园欺凌不仅给被害者造成心理阴影,甚至可能影响其人格发展。施暴者也很可能陷入违法犯罪的道路,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校园欺凌可以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以及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施暴者可以是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他们可能通过语言、肢体力量、网络或器械等手段对师生进行身体、心理、名誉、权利或财产方面的侵害。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是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体弱的学生,使其在心灵和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是反复发生的,而不是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个人欺凌一个人,有时是集体欺凌一个人。通常,欺凌者不觉得自己有错,而被害者则因为害怕而默默承受,不敢反抗和报告欺凌者。因此,这种恶性循环导致被害者身心受到长期折磨。
围绕着"什么是欺凌?为什么要反对欺凌?",我们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分享。欺凌简单来说就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多欺少。欺凌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伤害,也对欺凌者和旁观者造成伤害。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同学的同情心。旁观者会因为无法帮助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恐惧。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也不能忽视,受欺凌的学生通常在身体和心灵上都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很容易留下长期难以平复的心理阴影。同时,校园欺凌也会影响学校的纪律和风气。因此,学校要严厉制止和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2、观看校园暴力视频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校园暴力的恶劣性质,进而讨论校园欺凌的危害。我们可以提出问题:"校园欺凌有哪些危害?"校园欺凌首先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次是更严重的心理伤害,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恐惧和焦虑。
3、通过多媒体展示今年上半年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学生可以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总结出一些原因。
_月_日,广西宾阳县初中女生打群架,现场惨烈。
_月2_日,云南富宁县一中学女生宿舍内遭围殴凌辱并拍照上传空间。
_月_日,山东邹城初二女生宿舍内被殴打并逼迫下跪。
_月1_日,北京105中学一女生遭轮番扇耳光。
_月1_日,广东汕头多名青少年围殴一名身着校服男生。
_月1_日,湖北红安00后为争女朋友斗殴,使用板砖砸人手段凶残。
_月_日,福建南安一初一男生被同校学生及社会青年追打并捅伤。
_月1_日,福建晋江学生校外打架一死两伤。
_月1_日,辽宁沈阳宁官实验学校篮球暴力事件。
_月1_日,山东济南一中学多名学生暴力殴打同校学生。
_月2_日,湖南怀化一女生在校园遭8名学姐群殴致耳膜穿孔。
(二)抵制校园欺凌
在这一环节,我们设置了三个问题:
1、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作为当事人,我们应该如何解决?
2、矛盾一时难以解开,如何有效地遏制校园欺凌的发生?
3、一旦发生校园欺凌事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这三个问题分别从学生间出现矛盾时、校园欺凌发生前以及校园欺凌发生中三个不同阶段提出,能够让学生思考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处理矛盾,并尽可能地避免校园暴力的发生。一旦发生校园欺凌,学生也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伤害。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避免校园欺凌的做法:
从受害者的角度出发:不理睬欺凌者;寻求老师的帮助;学会自我保护。
从施暴者的角度出发:思考行为的后果;避免冲动行为;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
(三)校园欺凌案例分析
我们引用了一个案例:某中学一名女生在食堂打饭时,与另一名女生发生口角,结果遭到多名女生的毒打。其中一位打人者在打完后还做出了胜利的手势。根据这个案例,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正确方法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个问题能够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并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答案:
1、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