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下面小编整理了医院医联体建设实施方案,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医院医联体建设实施方案篇1
建立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是贯彻国家医改精神、促进XX深度融合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分级诊疗机制和双向转诊的重要手段。
为进一步密切XX关系,实现XX共建共赢,共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根据《福建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和《福建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指导意见(试行)》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由我院主导的松散型医疗联合体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2014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家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探索构建以医联体为基础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医疗资源的总体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
依托医联体构建覆盖城乡的分级诊疗体系,以利益共享为纽带,以医保支付为杠杆,以信息化为支撑,完善分工协作机制,促进资源纵向流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形成上下联动的接续诊疗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连续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协调,权责明晰。
坚持我院作为XX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以及为XX服务完成医疗保障任务的历史使命,落实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注重责权一致,统筹兼顾医联体内的实际利益,实现双赢。
2.循序渐进,积极稳妥。
主要以医疗为纽带,以章程为规范,以技术、学术、流程、信息等方面的业务整合为切入点,以点促面、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平稳启动,逐步向更加紧密的运作模式推进。
3.双方自愿,利益共享。
坚持双方自愿,以利益共享为纽带,统筹兼顾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利益,实现利益共享,互惠多赢,充分激发各方支持和参与改革内在动力。
二、工作目标
2016年底,完成以我院为中心的闽西南片医联体布局和构建,与一定数量的二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初见成效。
2017年,我院与二级医院协同服务进一步加强,我院医疗资源下沉机制初步建立,医保支付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建立重点专科对口扶持、双向转诊、业务指导、信息化建设、检查结果互认,提高医疗服务的协调性、连贯性、整体性,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首诊比例。
2018年,XX第XX医院医联体体系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建立医疗、医保、医药互相联动的综合保障机制,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就医格局。
三、组织领导
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均为独立法人单位,体制不变,隶属关系不变,以章程为共同规范,以技术、服务为纽带,以服务协议为行为准则,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医联体实行纵向协议与横向管理相结合。
成立医联体理事会,作为医联体日常运营管理机构,理事会办公室设在我院。
理事会办公室负责医联体所属医疗机构总体发展规划、资源统筹调配、专科建设、人员培养管理等事项的决策管理。
各单位设立联络人,联络人由联合体成员单位医务科或联合体办公室负责人担任。
(一)理事会
理 事 长:
常务副理事长:
副理事长: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
成 员:
职 责:制定医疗联合体章程,明确联合体组织性质、宗旨、任务、机构成员、管理体系、职责范围、权利义务、工作规则等规定。
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解决医联体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负责选派相应人员到下级单位担任相应职务开展蹲点帮扶等工作。
(二)理事会办公室
主 任:
副主任:
成 员:
秘 书:
职 责:负责建立适合医联体实际管理需要的管理架构;医联体运行中本院有关管理工作,协调落实医联体各项医疗工作与协调工作。
(三)医联体成员职责分工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6年9—12月)。
各单位根据承担的任务和目标要求,按照实施方案全面展开工作;理事会加强跟踪指导,研究解决有关问题;理事会办公室适时组织到各单位进行调研,指导各单位进一步完成工作重点,畅通资源共享渠道,完善考核体系,稳步推进医联体工作。
(三)深化巩固阶段(2017年1—3月)。
各单位分别梳理医联体运行情况,总结实施经验,通报运行成果。
医联体理事会办公室按照实施方案和任务目标要求,进行论证综合评估验收,完善运行机制,使医联体得到深化巩固和提高。
六、建设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充分认清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认识,把开展医联体建设工作当作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
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统筹谋划,积极探索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医疗联合体。
医联体各单位要明确由理事会统一领导,各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确保医联体顺利推进。
(二)强化监测指导。
医联体各单位要加强对实施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定期组织督导、检查,认真分析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客观评价实施成果的科学实效性,积极推动医联体建设有关政策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切实达到任务需求和目标。
(三)积极宣传引导。
各单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实施医联体的重大意义和主要措施,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及群众积极性,引导患者转变就医习惯,逐渐形成分级诊疗格局,使医联体就医模式深入人心。
医院医联体建设实施方案篇2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显著改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基层服务长期薄弱的状况逐步改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明显提升。
但要看到,强基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特别是仍面临基层人才缺乏的短板,已成为保障人民健康和深化医改的重要制约。
开展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为指导各地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实际,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不断完善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完善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统筹规划。
落实政府规划、指导、协调、监管、宣传等职能,以城市和县域为重点,根据区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双向选择、持续发展等要求,兼顾既往形成的合作关系,统筹安排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
坚持公益,创新机制。
坚持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不变,切实维护和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创新机制,逐步破除行政区划、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优化资源结构布局,结合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的推进,逐步建立完善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
资源下沉,提升能力。
利用三级公立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
鼓励医联体内统一管理模式,发挥集约优势,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发挥科技引领与支撑作用,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能力与绩效。
便民惠民,群众受益。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居民健康“守门人”能力,推进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促进医联体建设与预防、保健相衔接,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疾病负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群众获得感。
(三)工作目标。
2017年,基本搭建医联体制度框架,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综合医改试点省份每个地市以及分级诊疗试点城市至少建成一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
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联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方式,引导医联体内部初步形成较为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较为顺畅的转诊机制。
到2020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
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
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使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力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二、逐步形成多种形式的医联体组织模式
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下面小编整理了医院医联体建设实施方案,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医院医联体建设实施方案篇1
建立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是贯彻国家医改精神、促进XX深度融合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分级诊疗机制和双向转诊的重要手段。
为进一步密切XX关系,实现XX共建共赢,共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根据《福建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和《福建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指导意见(试行)》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由我院主导的松散型医疗联合体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2014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家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探索构建以医联体为基础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医疗资源的总体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
依托医联体构建覆盖城乡的分级诊疗体系,以利益共享为纽带,以医保支付为杠杆,以信息化为支撑,完善分工协作机制,促进资源纵向流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形成上下联动的接续诊疗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连续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协调,权责明晰。
坚持我院作为XX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以及为XX服务完成医疗保障任务的历史使命,落实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注重责权一致,统筹兼顾医联体内的实际利益,实现双赢。
2.循序渐进,积极稳妥。
主要以医疗为纽带,以章程为规范,以技术、学术、流程、信息等方面的业务整合为切入点,以点促面、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平稳启动,逐步向更加紧密的运作模式推进。
3.双方自愿,利益共享。
坚持双方自愿,以利益共享为纽带,统筹兼顾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利益,实现利益共享,互惠多赢,充分激发各方支持和参与改革内在动力。
二、工作目标
2016年底,完成以我院为中心的闽西南片医联体布局和构建,与一定数量的二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初见成效。
2017年,我院与二级医院协同服务进一步加强,我院医疗资源下沉机制初步建立,医保支付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建立重点专科对口扶持、双向转诊、业务指导、信息化建设、检查结果互认,提高医疗服务的协调性、连贯性、整体性,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首诊比例。
2018年,XX第XX医院医联体体系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建立医疗、医保、医药互相联动的综合保障机制,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就医格局。
三、组织领导
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均为独立法人单位,体制不变,隶属关系不变,以章程为共同规范,以技术、服务为纽带,以服务协议为行为准则,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医联体实行纵向协议与横向管理相结合。
成立医联体理事会,作为医联体日常运营管理机构,理事会办公室设在我院。
理事会办公室负责医联体所属医疗机构总体发展规划、资源统筹调配、专科建设、人员培养管理等事项的决策管理。
各单位设立联络人,联络人由联合体成员单位医务科或联合体办公室负责人担任。
(一)理事会
理 事 长:
常务副理事长:
副理事长: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
成 员:
职 责:制定医疗联合体章程,明确联合体组织性质、宗旨、任务、机构成员、管理体系、职责范围、权利义务、工作规则等规定。
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解决医联体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负责选派相应人员到下级单位担任相应职务开展蹲点帮扶等工作。
(二)理事会办公室
主 任:
副主任:
成 员:
秘 书:
职 责:负责建立适合医联体实际管理需要的管理架构;医联体运行中本院有关管理工作,协调落实医联体各项医疗工作与协调工作。
(三)医联体成员职责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