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新冠确诊后的流程精选4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新冠确诊后的流程1
当医疗机构内发现阳性感染者,在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下,由医疗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一、病例发现报告
核酸检测实验室发现核酸检测阳性结果后,立即同时向疫情防控指挥部、医疗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和院领导报告。
同步了解病例基本情况、是否仍在医院内。
若阳性病例仍在医院内,重新采样、复核;若阳性病例不在医院内,报疾控部门安排属地追阳、采样和检测复核,医院追踪检测结果。
二、应急处置(一隔二控四摸排五同时)
(一)隔离转运感染者。
立即将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就地隔
离或转运至隔离病房,指导患者正确进行个人防护,非抢救生命等特殊医疗救治需要禁止离开隔离区域。
请示辖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后,由负压救护车将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转运至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接受进一步诊疗。
(二)封控区域、管控人员。
一是辖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第一时间组织院感、流调等专家赶赴现场,根据感染者活动轨迹等情况分析评估,指导医疗机构精准划定门急诊和住院病区具体封控范围。
二是根据门急诊和住院病区具体封控范围,就地做好所有未离开封控范围人员的隔离管控。
对已经离开医院的重点人员,要第一时间报告辖区疾控中心。
划定封控范围前,除紧急诊断、治疗外,全院区域就地静止,暂停人员流动和物资流通。
(三)四类摸排。
门诊部查实出诊情况;保卫部门追溯感染者活动轨迹;信息科收集敏感时段就诊人员相关信息;科室调查相关人员院内行动路径。
通过查看、记录敏感时段监控录像,调取扫码、缴费等相关信息,掌握感染者在医院内活动路线、停留位置、停留时间、防护等情况;感染者近距离接触人员名单和个人防护情况;其他人员在敏感区域出现、停留和行动路线情况。
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及其家属,就地隔离,等待进一步通知或疾控中心流调、隔离安排。
(四)同时开展五项工作。
1.环境管控和终末消毒。
相关区域停止使用空调通风系统。
依次进行环境、物品表面核酸采样,潜在污染环境、物品彻底终末消杀和空调通风系统消毒清洗,再次采样、检测。
2.区域核酸检测。
检测要确保区域,建议双采单检,优先检测封控区域内人员。
3.封控区域接续诊疗和人员转运。
密接、次密接:病情不允许出院的住院患者,闭环转运至“一点两区”救治医院;需要住院治疗的门诊就诊患者,闭环转运至“一点两区”救治医院;病情不允许转运的住院患者,在医院隔离病房单人单间(必须具备独立洗手间)继续治疗;病情符合出院标准的住院患者,出院转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不需要住院治疗的门诊就诊患者和各类陪人,转集中隔离点。
一般接触人员:人事部门做好通知传达及管理,按照要求落实居家隔离和核酸检测。
其他工作人员:医院、家庭两点一线正常上下班,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加强健康监测。
根据疫情形势,需要时确定驻地隔离酒店,医院、隔离酒店两点一线闭环管理。
4.综合评判医院感染风险。
结合两次环境、物表核酸检测结果,讨论提出医院部分区域或全院“正常开诊”或“停诊”建议后,向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同意后执行。
5.做好信息发布。
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综合处置
(一)流调与溯源。
牵头第一时间调派流调队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组织开展传播风险评估。
(二)做好隔离转运准备。
科学合理设置检测点并向社会公布,进行较大规模人群检测时,采用混检进行初筛的方法,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
低风险地区人群按1:10混检。
六、全力实施医疗救治
落实“四集中”要求,确诊病例要第一时间转运至省集中救治中心进行救治,市卫健委负责病例转运工作。
无症状感染者由市传染病院收治并进行隔离管理。
对重症患者坚持''一人一策”,实施多学科联合救治、最大限度提高治疗效果。
坚持关口前移,为无症状感染者和隔离医学观察人员第一时间提供中医药服务,及时收治轻症患者,防止其向重症转化。
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
做好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康复和跟踪随访工作。
七、做好疫情报告和信息发布
严格执行2小时内网络直报。
在发生聚集性疫情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最迟要在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并根据防控工作情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
待省卫生健康委每日在官方网站发布全省疫情信息后,市卫生健康委向社会发布疫情信息和病例活动轨迹。
通过新闻发布会、新闻媒体、官方网站、政务新媒体等形式重点发布国家和省疫情防控重大决策部署、疫情基本信息、疫情防控动态、健康科普信息等内容,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宣传部门要加强舆情监测,严格管控网上涉疫的不实、攻击、诋毁类信息,确保网络舆情稳定。
八、强化社区防控措施
疾控机构及时对疫点开展终末消毒,相关部门对病例可能污染场所开展预防性消毒,发生病例的社区强化相关防控措施,重点加强防控区域内人员管控,严格社区人员和车辆出入管理,做好健康监测、健康宣教、环境卫生整治、居民日常生活保障等工作。
九、加强重点场所风险排查和管控
低风险地区加强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商场超市、饭店餐厅、交通场站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的风险排查和环境卫生整治,落实清洁、消毒、通风和个人防护措施。
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暂停营业;生活服务类场所缩短营业时间,卩艮制人员数量和停留时间;开放式活动场所在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正常营业。
十、加强重点机构管控
全市养老院、福利院、精神病院、监所等特殊场所实行全封闭管理,保障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供应,预防在此类机构中发生暴发疫情。
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管理,必要时采取停课停学措施,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采取错时上下班、弹性工作制或居家办公方式,采取视频会议等方式,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
十一、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干预
市、县区设立心理健康服务热线,为一线抗疫人员、重点岗位人员、疑似或确诊病例、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和广大群众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服务,帮助求助者预防和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困顿,维护心理健康。
十二、加强跨区域协作
加强跨区域联防联控,发挥大数据等优势,加大对流出的高风险人员及其密切接触者协查追踪力度,确保流调到位、追踪到位、管理到位,避免疫情跨区域传播和进一步扩散。
新冠确诊后的流程3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文件精神,本着公司全体职工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指导思想,为及时有效地控制新型冠状病毒在公司职工中的发生和流行,尤其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防控阶段,使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的开展,制定如下工作应急预案:
二、目标管理
1.普及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治知识,提高全体职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2.完善传染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职工中的发生和蔓延。
三、组织机构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部门员责人
四、监控预防措施
1.公司所有职工持健康证明方可上岗,建立职工每日健康监测制度,并有当班组长或部门员责人进行逐一登记,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公司办公室,并进行及时隔离,并对休假员工进行健康询问,及时掌握不在岗员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