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采样人员防护不到位整改措施范文8篇

2022-12-25

大家好,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核酸采样人员防护不到位整改措施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下载。

核酸采样人员防护不到位整改措施范文1

一要加强分析研判,针对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短板,要逐条逐块分析研究,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切实提高全员核酸检测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二要加强人员培训,强化专业能力,熟悉操作流程和处置措施,确保检测安全有序;同时,要做好一线工作人员人文关怀,切实保障核酸检测工作有速度、更有温度。

三要加强物资储备,增加工作前瞻性,建立物资管理体系,规范物资配备、申请、使用流程,全力保障核酸检测和后勤保障物资供应。

四要合理设置点位,采用"挂图作战"的方法,按照"就近连片"原则设置采样台,制作核酸检测采样台分布图和现场布置平面图,完善人员配置,做到定人定点定位定责。

五要做好现场管理,采样点要进行"标准化""模块化"设置,明确一名"点长"具体负责,统筹做好现场调度、秩序维护、绿色通道引导、重点特殊人群服务等工作,避免人群聚集和交叉感染。

六要优化工作流程,进一步优化组织、登记、采集、运送、检测等各个流程环节,提前备好核酸"采集码",及时查漏补缺,确保"应检尽检、不漏一人"。

七要规范收尾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做好采样点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和集中处置,以及采样点环境消杀,避免发生环境二次污染。

核酸采样人员防护不到位整改措施范文2

1.工作人员上岗前进行健康品估,严禁带病上岗。

2.上岗前需补充足够的能量和水分。

3.尽量在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凉爽环境下采集。

4.给患者釆集时工作人员必须在上风口。

5.连续工作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超过4小时。

核酸釆集人员突然晕倒情况处理流程工作人员突然晕倒一通知医生一立即将其安置至阴凉安全、安静处一工作人员着二级防护按流程协助晕倒人员脱去防护用品一医生对其进行对症处理核酸釆集人员突然感到不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处置流程核酸采集人员突感不适(头痛、头晕、恶性、呕吐)等症状服立即向同行工作人员一离开采集点服在一安全、安静处脱去防护用品一手消,口服蕾香正气水、莲花清瘟胶囊等中成药服在安全、安静处休息,多喝水服医生对其进行对症处理防护服破损防范1・穿防护服前应去除身上的尖锐物,以免在工作中造成防护服的损坏。

2.穿着前要确认防护服的尺码是否适合,一般选择比自己日常衣服大一码的防护服,太大或太小都会造成工作过程中行动不便或意外挂坏、撕裂。

3.检查防护服的整体完整性,如缝线处有无开裂等,有破损立即弃用;4.在穿好防护服之后,可通过上举双臂、弯腰、下蹲等动作,评估所选防护服是否合适,确保合适后方可进入工作区。

5.工作中关注防护服的完整性,及时发现开裂与破损。

防护服破损应急处理流程发现防护服破损一75%乙醇喷洒或速干手消毒剂涂抹破损处(喷洒或涂抹范围大于破损处直径的3倍)一告知同班人员一撤离工作区一按流程脱摘防护用品一脱工作服一沐浴更衣一根据工作需要重新穿戴防护用品后入工作区。

手套破损的防范措说1.戴手套前应修剪指甲。

2.选择型号合适的手套,检查手套的完整性,有破损则立即弃用,戴手套时,尽量避免过度牵拉。

3.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避免直接接触尖锐物尖端,操作完毕,注射器针头、釆血针等锐器应直接放入锐器盒内,避免二次清理。

4,工作人员熟知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工作中随时检查手套的完整性。

手套破损的应急处理流程手套破损有外层手套破损、双层手套破损、手套破损且有皮肤损伤三种情况,发现手套破损后,先评估属于哪种情况再决定处理流程。

1.外层手套破损:发现手套破损服实施手卫生一脱外层手套服手卫生服重新戴外层手套一继续操作。

2.双层手套破损:发现手套破损一实施手卫生一脱外层手套-手卫生一脱内层手套一手卫生一重新戴双层手套一继续工作。

3.手套破损且有皮肤损伤:发现手套破损且有皮肤损伤一离开工作区实施手卫生一脱外层手套一手卫生一脱内层手套一伤口局部清洗、消毒、包扎(伤口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用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一重新戴双层手套一按流程脱摘防护用品一脱工作服一沐浴更衣一接受专业评估与指导一预防用药(必要时)一登记、上报、追踪随访。

护目镜起雾或松脱的防范措施1.检查护目镜的密闭性,护目镜松紧带的质量。

2.正确佩戴防护口罩,注意检查口罩的气密性。

3.建议选用有防雾功能的护目镜。

4.戴护目镜前,做好防雾处理,可取适量洗手液+水用纱布均匀涂抹于镜片表面,静置晾干。

5.正确佩戴护目镜,调整护目镜松紧带,避免大力呼气致护目镜起雾。

6.若室温低所致,可以用暖炉、空调等提高室温。

护目镜起雾的应急处理流程护目镜起雾影响临床工作时一离开工作区实施手卫生服脱外层手套一手卫生一取下护目镜一手卫生一戴外层手套一戴护冃镜服进入工作区。

护目镜松脱应急处理流程1.护目镜松脱一离开工作区实施手卫生一脱外层手套一手卫生服取下护目镜一手卫生服戴外层手套一戴护冃镜一进入工作区。

2.进行喷溅操作时护目镜松脱一立即通知同班人员(继续进行操作)一离开工作区一按流程脱摘防护用品一脱工作服一沐浴更衣一接受专业评估与指导一登记、上报、追踪随访。

防护口罩松脱防范措施1.戴口罩前一定要检查口罩的完整性以及松紧带的质量,有异常立即弃用。

2.正确佩戴防护口罩,每次佩戴后应做气密性检查。

防护口罩松脱的应急处理流程防护口罩松脱服告知同班人员一离开隔离区一按流程脱摘防护用品一脱工作服一沐浴更衣一接受专业评估与指导一登记、上报、追踪随访服呼吸道直接暴露按密切接触者管理注:1・在疑似患者Im以外或佩戴口罩的患者面前口罩松脱,属低风险暴露,无需隔离,需自我监测症状,有症状随时报告

3.在疑似患者lm内或未佩戴口罩的患者而前口罩松脱,属于高风险暴露。

核酸采样人员防护不到位整改措施范文3

(一)摸清辖区人员底数

各村(社区)要以居民小组为单位建立常住人员台账。收集辖区内常住人员信息,信息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户籍地址、常住地址、户主、联系电话、工作单位;

住址信息应精确到小区(院落)、楼栋号、单元号、楼层号。台账应实时更新并制成电子文档。此项信息由各村(社区)于11月6日前报镇指挥部备案,同时自行妥善保管一份,在应急响应时及时提供并使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也要按上述要求建立工作人员台账)。

(二)做好全员核酸检测采样点安排

1.核酸检测采样点位设置。按照在疫情发生后一周内实现辖区内人口核酸检测全覆盖的要求。1个检测点的采样能力为>2500人/天,按照2日内完成全市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工作的要求,12个村(社区)根据实际确定核酸检测采样点12个,学校、企事业单位设置专项采样点1个。

2.采样点布局。采样点的地点选择在出入口不在同一位置的空旷区域,综合考虑通风、交通方便、方便群众、有群众排队的空间、不聚集、保持一米间隔距离等因素,各村(社区)要根据本辖区人员分布,合理科学布局采样点。

3.采样点的工作人员配置。采样点采用三班倒运行机制(一班7:00到12:00,二班12:00至17:00、三班17:00至21:00)。一个采样点一个班人员基本配备标准为:主要负责人1人(镇机关干部),副负责人1人(村、社区、企业、学校主要负责人),医务人员3人,填表登记录入人员4—6人,各村(社区)居民小组长、治安秩序维护人员1—2人,情绪疏导员1人。

4.后勤保障准备。各村(社区)提前储备、配置好采样点后勤物资。采样点应有:桌椅2套(各2张桌子、4—6把座椅),帐篷2个、警戒线条带100米以上、老年人(儿童)特殊通道、手提小喇叭1—3个、电脑、打印机、口罩、消毒液、核酸采样点标识。以上物资中,帐篷、警戒线条带、口罩、消毒液、核酸采样点标识由镇政府统一提供,其它物资由村(社区)负责。采样点其他后勤保障工作由各村(社区)负责。

核酸采样人员防护不到位整改措施范文4

(一)适用对象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筛查稀释混样技术(以下简称稀释混样)仅适用于大人群样本的筛查,稀释混样检测结果不作为最终确诊依据。在人群总体阳性率较低(低于0.1%)时更为适宜。以下人群不建议采用稀释混样检测:重点区域人群(近期有疫情发生的小区含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老旧小区、人口密集小区、流动人口聚集区和近期离省外出人群)、其他不适合稀释混样检测的人群;医疗机构就诊患者。

(二)实验室条件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424号令),具备在南平市卫生健康委备案的生物安全二级及以上实验室。根据《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卫办医政发〔2010〕194号),具备经过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核备案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

(三)生物安全要求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医疗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5311号)和《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第二版)》的有关要求,采样和实验室检测人员应采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级别的个人防护。

检测工作完成后,废弃物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处理,不得保存样本。

(四)操作流程

1、材料准备

①采样管、常规采样管、含病毒保存液3ml的标准采样管。

②咽拭子

③振荡器。

④其他开展核酸检测的常规物质准备。

2、采样与混合

①咽拭子采样方法。

被采集人员头部微仰,采样者将拭子越过舌根,在被采集者两侧咽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3次,将拭子头浸入含1~3ml病毒保存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②样本混合。

将采集的数个样本(原则上不超过5个)各取200ul进行充分混合,形成混合待检样本。

3、核酸提取与检测过程

按新冠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每一次上样扩增中,80个加样孔用于加入混合样本(如5混1,总计80×5个单样本);10个加样孔用于单样本(单样本来自上述80×5个原液的随机样本)。

4、阳性结果判断与重测检测结果先按照各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对被检测基因位点逐一判定,出现任一位点阳性或能测出Ct值的混合样本,均作为重测对象。混合样本检出Ct值,其所有的单个原液样本需重新取样,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单样本核酸检测。单样本检出阳性,其所在混合样本要全部按常规方法进行单样本核酸检测。

5、质量控制

①室内质控。

每批上样检测应当在剩余加样孔中设置1个阳性对照样本和三个阴性质控样本(2份生理盐水和1份阴性混合样本)。3份阴性质控样本随机放在临床样本中间。弱阳性质控测定为阳性,3个阴性质控全部测定为阴性,视为在控。反之,则为失控,不可发出报告,应分析原因,必要时重新检测样本。

②室间质评。

实验室每季度参加省级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室间质量评价(EQA)活动,按照活动要求完成质评物接收、储存、检测和回报检测结果等工作。

6、注意事项:

①注意避免采样过程中的交叉污染,落实一人一消毒;混样室在每进行一批样本稀释混样操作后,应进行消毒处理。

②拭子应完全浸润在病毒保存液中,样本在混合前后充分震荡(在振荡器上振荡30秒)。

已付费

点赞(0)
立即
投稿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