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甲型流感防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甲型流感防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1
为提高我园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能力,减轻、消除甲型H1N1的危害,保障全园小朋友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并启动应急预案,贯彻执行“预防为先、分级控制、分层管理、及时处置”的工作原则,力求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
一、指导思想:
建立幼儿园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的处理机制。
迅速、及时、积极开展全园防控甲型H1N1流感紧急情况的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和影响,有效、切实维护幼儿生命安全和教育稳定。
二、目标任务
1、宣传和普及的甲型H1N1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及幼儿家长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甲型H1N1流感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甲型H1N1流感不在本园蔓延。
4、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全园各线人员集中整治环境卫生,消除发病诱因和隐患。
5、认真落实晨检制度。
每日进行晨检,一旦发现发热、皮疹患儿,立即通知家长将孩子送往医院诊治,及时对患儿所在班级所用桌椅、床铺及其它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发现蔓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提高全体教职工的防护意识,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规范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幼儿园成立预防甲型H1N1流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幼儿园对该病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四、具体举措
1、成立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潘园长
组员:各班班主任
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幼儿园对该病的防治工作。
2、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组织全园教职员工的专题培训,向家长下发《告家长书》,并通过幼儿园宣传栏、网站等途径向家长讲解了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园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3、加强晨间检查工作
幼儿早晨入园期间,两位保健医生和值班教师一起,做好孩子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可疑病症,立即劝其家长带领孩子到县疾控中心确诊。
保健医生在大厅的晨检时间延长至九点半,增加对小小班、小班幼儿的观察次数,实行“一天两检”制度,必要时对个别班级再增加检查次数。
每天晨检安排园领导值班,协助做好家长解释工作。
4、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幼儿园每天由保育老师清理好卫生后,做好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彻底消毒工作。
一般教室地面、窗框、茶杯架、门把、厕所等处漂白液拭擦消毒,可下水玩具用84消毒液浸泡,餐具、茶具蒸煮消毒,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如被褥、图书等置于日光下暴晒。
流行期间适当增加消毒次数和时间。
5、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6、做好防范措施
2、实行专人晨检,专用通道进出园所、专用消毒用具。
避免人群聚集和流动。
幼儿园不得组织参加各类大型活动。
加强对学校人员出入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暂停艺校的教学活动。
(三)事后阶段的处理
1、建立考勤制度。
对缺勤的师生要逐一进行登记,并立即与其取得联系,查明缺勤的原因。
全园师生每日进行体温监测,发现发热患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每日测量体温,询问有关症状),暂停上学或上班。
2、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增强教职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程序表
发生甲型H1N1流感
报告园长报告保健老师
上报普陀区教育局家长安抚工作班级隔离上报有关部门
儿保所防疫站
根据传染病相关要求进行消毒
情况调查及报告
结论通报,善后处理
附:操作
责任人
晨检保健教师每天密切关心幼儿的健康状况,测体温,询问在家情况。
午检班主任每天密切关心幼儿的健康状况,统计幼儿的出勤人数。
报告一旦发现师生有传染病症状的疑似病人,有关人员应立即告知卫生老师和园长,学校应按规定报局办公室和业务科室,同时报区疾控中心、区儿保所。
劝说发现幼儿身体不舒服或体温在38度以上高热学生必须迅速劝其去医院就诊,并在家休养。
记录卫生老师应及时统计好患病幼儿的具体情况(班级、人数、症状、就医情况、来园情况、目前康复情况)并记录在册。
跟踪每天关心患病幼儿的身体状况。
家访积极做好患病幼儿的家访及缺席儿童登记,了解幼儿健康情况。
消毒根据有关规定做好(包括发病及相关班级、食堂厕所、公共场所、活动室等)消毒工作。
学校领导要听从卫生部门的专业指导,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停止一切集体活动。
观察加强宣传,正确认识,做好防范,确保稳定,每天加强巡视,对痊愈后的幼儿必须经认可后方可进教室,对班级其他幼儿加强观察了解。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
杏山园组长:副组长:组员:
阳光园组长:副组长:组员:
六、组织管理责职及预防措施
1、学校责职
结合本园实际,在区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由园长负责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学校应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2、园长职责
按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要求,园长作为学校疾病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建立健全甲型H1N1流感防控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落实各项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并及时向区教育局及卫生等有关部门汇报学校甲型H1N1流感病例发生情况。
疫情发生时,学校应根据区委、区政府及区教育局的部署,启动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预案,组织落实各项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
一旦幼儿园发生群体性传染病疫情,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疫情报告
(1)幼儿园师生员工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都应立即向幼儿园保健室报告。
(2)保健老师对可疑病人进行首次诊治,并上报幼儿园有关领导。
根据传染病类别、发病人数、病情等疫情程度,2小时内向属卫生防疫站、教育局上报。
任何人不得瞒报、谎报、缓报疫情。
一经发现将视情节后果追究责任,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应急措施
(1)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保健室)进行医学观察,不能确诊的,应送当地医疗机构诊治。
幼儿或教职工在园内出现传染病,应在领导小组成员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幼儿园隔离室休息,并由卫生保健老师立即通知防疫机构。
幼儿出现传染病症状的,本班老师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场的,由本班老师和保健老师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
并记录下护送车辆号码和密切接触人员名单
(2)经人民医院、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3)对引起传染病传播的可疑物品要进行封存,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防止疾病扩散,等待防疫部门来检测和处理。
(4)对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幼儿园医务人员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消毒处理。
与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幼儿园应采取必要的检查和预防措施,并进行医学观察。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未经幼儿园和医务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得前往探望。
(6)暂时停止大规模的集体活动,必要时全园暂停上课;加强对幼儿园的出入管理,控制人员的进出。
(7)幼儿园在接到当地政府、教育局和疾控中心有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启动后,各级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应按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立即到达规定岗位,听从指挥。
(8)幼儿园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稳定情绪,安定人心,维护幼儿园的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3、落实各部门职责,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园办公室1:
(1)教职工考勤;
(2)教师办公室卫生;
(3)疫情上报、公告。
园办公室2:
(1)门卫管理,幼儿园各项安全保卫措施的落实;
(2)落实幼儿园消毒的工作;
(3)幼儿园食堂饮食卫生管理;
(4)园舍及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维护、消防工作;
(5)幼儿园的各项卫生;
(6)临时工管理;
(7)负责教室和园区环境卫生。
教育教学:
(1)教学秩序的维护;
(2)有关教学活动的计划、安排。
(3)统计幼儿出勤情况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4)与幼儿家长联络,对各班进行统一协调。
校医务室: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甲型流感防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甲型流感防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1
为提高我园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能力,减轻、消除甲型H1N1的危害,保障全园小朋友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并启动应急预案,贯彻执行“预防为先、分级控制、分层管理、及时处置”的工作原则,力求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
一、指导思想:
建立幼儿园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的处理机制。
迅速、及时、积极开展全园防控甲型H1N1流感紧急情况的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和影响,有效、切实维护幼儿生命安全和教育稳定。
二、目标任务
1、宣传和普及的甲型H1N1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及幼儿家长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甲型H1N1流感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甲型H1N1流感不在本园蔓延。
4、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全园各线人员集中整治环境卫生,消除发病诱因和隐患。
5、认真落实晨检制度。
每日进行晨检,一旦发现发热、皮疹患儿,立即通知家长将孩子送往医院诊治,及时对患儿所在班级所用桌椅、床铺及其它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发现蔓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提高全体教职工的防护意识,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规范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幼儿园成立预防甲型H1N1流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幼儿园对该病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四、具体举措
1、成立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潘园长
组员:各班班主任
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幼儿园对该病的防治工作。
2、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组织全园教职员工的专题培训,向家长下发《告家长书》,并通过幼儿园宣传栏、网站等途径向家长讲解了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园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3、加强晨间检查工作
幼儿早晨入园期间,两位保健医生和值班教师一起,做好孩子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可疑病症,立即劝其家长带领孩子到县疾控中心确诊。
保健医生在大厅的晨检时间延长至九点半,增加对小小班、小班幼儿的观察次数,实行“一天两检”制度,必要时对个别班级再增加检查次数。
每天晨检安排园领导值班,协助做好家长解释工作。
4、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幼儿园每天由保育老师清理好卫生后,做好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彻底消毒工作。
一般教室地面、窗框、茶杯架、门把、厕所等处漂白液拭擦消毒,可下水玩具用84消毒液浸泡,餐具、茶具蒸煮消毒,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如被褥、图书等置于日光下暴晒。
流行期间适当增加消毒次数和时间。
5、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6、做好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