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点3篇,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点1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
1.含义: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概况: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同行的还有许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3.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
1.原因: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
2.过程: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3.意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玄奘西行
1.时间:贞观初年。
2.过程: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3.贡献: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其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思考: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带给我们的启示?
特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原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
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2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建立
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
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的统治为开通大运河奠定经济基础。②隋朝国家统一。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2、手工业方面:
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越窑青瓷(“类玉”“类冰”)、邢窑白瓷(“类雪”“类银”)、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
⑴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⑵长安城:①建筑宏伟;②市坊分开(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③街道规划整齐;④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点2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一)西南──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二)北方──回纥的勃兴
1、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
2、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3、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思考:唐朝采取了哪些方式,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
①设置机构: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今新疆地区)
②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③册封制度:唐玄宗册封回纥、靺鞨和南诏的首领
④军事进攻:唐太宗打败东突厥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一)科技方面
(二)文学方面(诗歌)
(三)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
思考:隋唐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辉煌的文化?
①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
③各民族间和对外交流的频繁,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5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随后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2.即位: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年号“贞观”。
3.统治
(1)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2)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3)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