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精选下载

2023-01-03 作者:田密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型活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型活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1

为庆祝XXX节,展示XX良好形象,确保活动顺利完成,做好活动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特制定疫情防控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为保障本次活动所有参会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工作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科学应对、有情必报,快速反应”的原则,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方针,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在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和业务部门指导下,全力做好疫情相关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疫情防控小组

人员(略)

三、主要措施

(一)做好活动前的准备。

1.活动场所做好会场的布置,避免人群密集,座位之间原则上应间隔1米以上。

做好会场的清洁消毒工作,做好空调及通风系统的清洁消毒工作。

2.承办单位要做好工作人员和参会人员健康信息的收集和初步排查,了解来县人员近14天内行程,有无到疫情高发地,要求外县参加活动人员提供健康承诺书。

3.活动场所、酒店在进口处设置体温测量通道,对所有进入人员进行体温测量+亮码。

4.设立临时医学观察点或隔离观察间。

活动场所、酒店可设置临时医学观察点或单独隔离观察间,用于初测体温异常人员的体温复测和待送人员停留。

观察区要设在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的房间,并配备水银温度计、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消毒纸巾、医用乳胶手套、快速手消毒剂、84消毒剂等物品。

(二)活动期间。

1.实施人员体温检测。

在场所门口设置专人对每位进入场所人员测量体温,体温正常方可进入。

所有参会人员进入后要配带口罩。

入会场前所有人员用消速免洗手液洗手。

2.加强室内通风。

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运行的空调通风系统应当在活动前一周对开放式冷却塔、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新风口、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设备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空调通风系统需关闭回风系统和加湿功能。

3.承办单位要制定合理的人员路线和分流措施,适当控制活动场所进入人员的数量,避免出现人群聚集。

四、清洁与消毒

(一)物体表面清洁消毒。

应当保持环境整洁卫生,每天定期消毒,并做好清洁消毒记录。

酒店需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柜台、休息区、服务台、电梯间按钮、扶手、门把手、公共桌椅座椅、临时物品存储柜等),可用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

(二)垃圾桶消毒。

可定期对垃圾桶等垃圾盛放容器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三)卫生洁具消毒。

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

(四)方便参会人员洗手。

确保场所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在咨询台和进口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五、疫情应对

2.3防护及应急救援宣传报告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XX

副组长:XX XX

成员:XX XX

主要职责:

密切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发展变化,正确引导舆论,及时发布疫情有关信息,避免引发职员恐慌。

负责组织检查职工全天口罩佩戴情况,并对违反规定的职工进行防疫知识宣传教育。

2.4防护及疫情防控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XX XX

主要职责:

做好公司疫情防控,及时发现、报告并配合属地疾控部门有效处置疫情;

随时掌握和提供最新疫情信息,及时向领导组报告信息,提出工作意见,传达疫情防控要求;

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职工的传染预防教育;

凡从重点防控地区返回的职员,严格执行集中隔离14天的要求;

全面开展健康状况排查,对从所有职工进行健康监测,如发现有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者,及时报告领导组并提醒做好防护措施。

(二)开展会前准备与培训

各会议参与单位在会前分批次对所有参与会议人员开展全员知识培训或告知,包含保洁、餐饮服务人员、司机等后勤工作人员,对不用岗位的培训要有针对性,同时做好会议前防控物资准备,包括防护、消毒等用品。

对每个参会人员和工作人员做到“8个一”:一个健康档案,一测体温,一戴口罩,一设观察室,一致电(发现发热者致电制定医疗机构),一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一次健康教育,一强化人文关怀。

主办单位要对会议相关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综合评估,重点包括防护物资储备、人员培训、规章制度。

(三)、提前摸底分析,实行分类管理。

主办单位提前对参会人员和工作人员开展摸底调查,了解参会人员近15天内行程,有无到疫情高发地,有无接触新冠肺炎病例、疑似病例,存在上述情况者均不宜出席本次活动或作为本次活动的工作人员。

对参会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数量、参会时间等情况进行统计,做好会议前的健康监测,具体要求见附件。

(四)设立临时医学观察点。

活动期间,会场要根据参加人员数量及场地等实际情况设置一定数量的临时医学观察点。

临时医学观察点用于初测体温>37.3℃人员的体温复测。

具体要求见附件。

(五)加强人员健康管理。

1.凡进必检,把好入口关。

对会议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开展健康情况检查,旅行史、接触史调查,结果无异常者方可上岗。

对进出会场的人员必须进行体温检测,发现体温异常人员立即将其转移至临时隔离区域,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2.强化参会人员和工作人员健康监测。

建立人员健康档案,分组管理,指定工作人员为健康管理负责人,负责对组员开展健康状况监测。

3.减少人员流动。

各健康管理负责人,督促组员进入会场时要正确佩戴口罩,按会议议程和工作人员指引参会,期间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和交谈等,尽量保持座位相对固定,控制会场内人员密度,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接触。

4.加强防控知识宣教。

强化新冠肺炎防治知识科学宣传普及,引导参会人员和工作人员充分了解新冠肺炎防治知识,要注重手部卫生。

在没有进行手卫生前不随意触碰口腔、鼻腔和眼睛,会议期间正常佩戴口罩。

(六)加强高风险场所管理。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