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医院重点人群核酸检测方案精选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院重点人群核酸检测方案1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为科学应对国内外疫情风险,守牢疫情防控底线,结合我区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医疗机构重点人群核酸检测范围

(一)发热门诊(哨点)、急诊科、核酸采样、核酸检测、承担发热病人等转运的专用车辆工作人员等重点岗位工作人员。

作业期间每2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

(二)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内镜室、血透室、手术室等重点科室工作人员。

作业期间每7天进行2次核酸检测;

(三)其他人员。

作业期间每7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

二、医疗机构重点场所核酸检测范围

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环境。

每14天进行1次环境核酸检测。

三、重点人群核酸检测要求

(一)采样点设置

医疗机构内部采样点应为独立空间,具备通风条件,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配备手卫生设施或装置。

采样点需设立清晰的指引标识,明确采样流程和注意事项。

设立独立等候区,尽可能保证人员单向流动,落实“1米线”间隔要求,严控人员密度。

(二)采样人员

应具备生物安全培训合格证,熟练掌握标本种类、采集方法、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规范做好标本信息的记录,确保标本质量达标、标本及相关信息可追溯。

(三)人员防护

采样人员应采取二级防护标准:一次性医用帽子、医用N95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医用防护服、双层医用乳胶手套、一次性医用鞋套。

(四)院感消毒

现场配备含氯消毒剂(84消毒剂)、75%酒精及含酒精成分免洗手消剂。

1.75%酒精消毒:采用喷壶喷洒或湿巾擦拭,可用于小面积或小物品消毒等。

2.含氯消毒剂:现用现配,采用喷洒或浸泡消毒。

10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用于环境、物体表面、医疗废物、医废暂存处、样本及样本装运箱、样本转运车辆、大面积区域消毒等。

50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用于检测人员呕吐物(一次性吸水材料或干毛巾完全覆盖消毒30分钟后再清理)。

3.含酒精成分免洗手消剂:液体类手消剂酒精含量不低于60%,凝胶类手消剂酒精含量不低于52%,样本采集时需“一人一手消”、脱防护服时需“一步一手消”。

(五)采样及样本转运

1.对医疗机构人员采集咽拭子样本。

2.采样部位要深入到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处,不得接触受检人口唇等部位。

3.采集过程中,采样管应保持无菌。

拭子不得触及无菌拭子采样管管口及其他部位,避免标本被污染而影响检验结果。

4.样本采集后,经核对无误,立即暂存生物安全转运箱。

样本存放要严格落实“三层包装、两次消毒”(“三层包装”即样品管、生物转运袋或双层黄色垃圾袋、转运箱包装;“两次消毒”即生物转运袋包或双层黄色垃圾袋包装后消毒、转运箱外部消毒)。

样本采集后室温放置不超过4小时,应在2~4小时内送到检测实验室。

(六)注意事项

1.从事新冠疫苗接种人员需完成接种工作后,更换工作服,经规范消毒后,方可到采样点采集核酸样本。

2.医疗机构内从事新冠疫苗接种人员不得同时兼任核酸采样人员。

对伪造、篡改新冠病毒检测结果等行为的依法依规严厉打击。

重点人员核酸检测工作方案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落实“四早”措施,提高呈阳感染者早发现能力,尽早阻断病毒传播链条,经XX区新冠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核酸检测对象

(一)应检尽检重点人员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住院患者陪护人员、涉冷链人员等13类应检尽检重点人员。

(二)其他重点人员

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共交通及长途运输行业从业人员;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影剧院、健身运动场所(馆)、网吧、饭店(餐馆)、宾馆(民宿)、大型商场(超市)、农贸市场、KTV、洗浴场所、理发店、剧本杀、密室逃脱、艾灸馆等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学校、教育行业相关人员(含学校教职工、各类培训机构教师、工勤人员);劳动密集型企业、进口物品生产经营单位、邮政快递业等从业人员;建筑业及重大项目等从业人员;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城乡接合部居住人员;港口码头周边街道、社区工作人员。

二、核酸检测抽检频率和人员比例

(一)应检尽检重点人员

按照《XX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人员核酸检测工作的通知》要求,继续做好定期核酸检测工作,做到应检尽检、不漏一人。

(二)其它重点人员

1.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每2周抽检1次,按照1:10混检方式进行检测。

抽取10%的人员进行检测,每半年实现人群全覆盖。

2.Ⅰ级、Ⅱ级应急响应状态下,根据疫情形势增加抽检频次。

三、核酸采样点位设置及要求

各街道(镇)至少设立1个核酸检测采样点。

采样点由各街道(镇)或相关单位(企业、学校等)负责设置和管理。

采样点应遵循安全、科学、便民的原则,由街道(镇)综合考虑核酸检测人员数量、人口分布、交通环境、天气因素等情况选择集中采样点位置。

固定采样点面积原则上不少于200平方米,采样点需提供电源和网络,室外场地根据天气条件配备保温、降温、遮阳、遮雨等设施。

其他重点人员核酸检测点设置详情见附件1。

四、核酸采样人员配备

各采样点由属地街道(镇)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各设立负责人1名。

街道(镇)采样点负责人主要负责场地准备、组织发动、秩序维护、后勤保障等工作。

医疗机构点位负责人主要负责指导采样、调配人员、协调采样物资等工作。

采样点采样人员、信息录入人员、打包及标本运送人员由属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负责,其它人员由属地街道(镇)负责。

五、核酸抽检启动时间及具体采样安排

1.启动时间:XXXX年X月24日,市民凭“其他重点人员核酸检测凭证”进行检测。

2.固定采样点工作安排:周一至周日,每日下午13∶30--16∶30,工作时间如有调整,另行通知。

3.上门临时采样点工作安排:对于学校、工地、政机关每2周采样一次,一次半天。

4.采样方式:口咽拭子。

六、工作要求

(一)压实四方责任。

各街道(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核酸检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各街道(镇)切实履行好属地责任,要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管理,主动加强信息沟通,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引导社区群众协助、配合部门组织开展检测工作,依法接受样本采集、检测、隔离、治疗等防控措施;各部门认真履行行业管理责任,建立健全核酸检测管理制度,指导、督促所属单位和场所重点人员的核酸抽检。

各单位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主动联系卫生健康部门,有序组织开展核酸检测工作,认真组织人员,按时开展核酸检测。

(二)有序引导群众。

加强宣传引导,有序组织。

需要核酸检测的人员请提前扫码做好登记,随身携带个人身份证和智能手机,按时、有序到达地点开展核酸检测;正确佩戴口罩,与他人保存1米以上间距,不交谈,不聚集,听从现场工作人员指引。

医院重点人群核酸检测方案3

街道参与核酸检测的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严格落实工作责任,服从指挥安排,切实做好核酸检测工作的组织保障、人员保障,确保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按照即定预案有序有力开展。

2、迅速落实,做好应急准备。

在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各社区要认真按照核酸检测方案工作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和各自工作职责,进一步细化和分解工作任务,明确专人负责,加强业务培训,切实做好全员核酸检测的应急准备工作。

3、提高效率,实现应检尽检。

核酸检测工作要坚持精准、全面,对于应急管理时已在辖区人员,要有序引导检测,对于应急期间返回辖区人员,要做到分流管理,避免与已检测居民接触,做到应检尽检、不漏一人。

互通信息和工作动态,做好上下贯通、左右衔接、执行有力的共同协作机制。

医院重点人群核酸检测方案4

核酸检测是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感染防控的重要手段。

为指导各地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划定区域范围内全员核酸检测任务,实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制定本指南。

一、总体要求

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快速高效管控疫情,规范全员核酸检测组织、采样、检测、报告等工作流程,统筹调配核酸检测资源,提高核酸检测质量。

500万人口以内的城市,应当在2天内完成全员核酸筛查检测任务,必要时可通过省(区、市)内统筹保障。

5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应当在3—5天内完成全员核酸筛查检测任务,必要时可申请全国支援。

二、组织实施

按照“省级统筹、市县负责、突出重点、组织有序、确保安全”的原则,科学划分责任网格至最小单元,全面摸清动态掌握网格全员底数,根据疫情涉及范围和严重程度,落实市域、县(市、区)域、中高风险网格内全员核酸检测筛查各项措施。

(一)党委政府负总责。

各级党委政府对全员核酸检测筛查工作负总责,统筹各级各相关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

(二)统一调度指挥。

成立大规模核酸筛查检测指挥中心,对全员核酸筛查检测工作进行统一调度,科学划分责任网格,规范筛查流程。

以居民小区楼宇、自然村组、学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公司、市场、宾馆等为最小单元,做到全覆盖、无遗漏。

做好全员核酸筛查检测物资的统一购买和统一调配。

(三)组建工作队伍。

组建各级核酸采样、样本运送、核酸检测、信息平台技术保障和相应的应急等队伍,明确采样和检测责任区域,全省任一地方启动全员核酸筛查检测时,能立即投入开展工作。

各应急队伍保证24小时在岗待命,做好随时出发的各项准备。

(四)统筹调配资源。

建立省内核酸采样和筛查检测片区支援机制,动态全面掌握各地各核酸检测机构基本情况和日(24小时)检测能力,根据全员核酸检测启动地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调配。

必要时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申请支援。

(五)制定应急预案

各乡镇、社区组建工作专班,配足配齐工作人员,全面摸清、动态掌握网格全员底数,做好采样场所的合理规划和物资准备,明确采样点布局及人员配备等。

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演练,保证一旦启动,能够迅速组织到位,有序开展现场采样。

三、工作准备

(一)摸清底数,建立台账。

各地要以公安户籍和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通过采取信息化手段预登记,摸清辖区人口数量和分布,准确掌握特殊人群情况、检测机构能力、核酸检测物资储备、区域采样和检测队伍、样本运送人员和车辆需求等相关情况,建立工作台帐,制定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根据核酸检测任务量,对照现有储备,及时查漏补缺,保证出现突发疫情时,可及时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二)合理划片,科学布点。

各地应当综合人口数量、地缘交通、核酸检测机构分布等情况,科学规划采样点布局。

参照2000—2500人设1个采样点的标准(各地可按照社区、街道、乡镇、农村、城郊实际人口数量统筹设定),明确采样点位置。

在固定检测点的基础上,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以社区采样为主,通过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等形式细化完善布局,方便市民采样、提高采样效率,采样点应当在4—6小时内完成规范建设和启用。

根据疫情实际,加强研判,第一时间科学划定风险地区并动态调整,第一轮检测可以全部采用10混1检测技术,尽可能快速筛出感染人员。

之后的全员核酸检测筛查,可以按照重点人群和高风险地区单采检测,中低风险地区混采检测的方案进行。

混采检测可以采取10混1或者5混1混采检测技术。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