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一定要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医院突发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1、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区区域内涉及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以下简称重大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具体适用范围如下:
(1)某种在短时间内发生、涉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发病率水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相同临床表现的病人、病例不断增加、呈现蔓延趋势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
(3)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是指具有重大疫情特征,即突发性、针对不特定的社会群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受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
2、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一)成立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主要职能:负责组织制定全院传染病防控防治工作方案;负责整合、调动全院卫生资源;组织医疗救治专家组对全院医疗卫生人员开展相关知识的培训、重症病例会诊及医疗救治;负责收集、统计救治情况信息;负责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它事项。
3、重大突发传染病患者救治专家技术指导组
主要职能:随时掌握疫情变化,拟定重大突发传染病诊疗与危重抢救等具体方案,指导各科室对重大突发传染病患者的诊断、救治、会诊和转诊等工作,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及技能培训,并开展相应的督导工作。根据疫情变化,组建医疗小分队。
4、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院感防控工作组
主要职能:负责加强传染病人就诊各个环节的院感防控工作,指导并落实好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并加强督导,做好医院其他科室的院感控制工作。
5、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组
主要职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负责收集、审核、上报、订正传染病报告工作。按照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求,完整、准确的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完成网络直报,并保存传染病报告卡。
6、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综合保障组
主要职能:负责保障疫情防控工作中所需物资及必要的日用品供给,保证电力、热力、通风、水源的供应。保证通信、网络系统畅通,并具有随时增加通信、网络工作站的能力。保证临时设施的建设。
7、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器械保障组
主要职能:负责疫情中所涉及的医疗器械、防护用品等物资的采购与供应。做好重症患者抢救工作中所涉及的医用耗材的采购与储备工作。保证相关物资的有序发放,避免浪费。保证重点部门器械完好,随时可用。随时进行抢救设备的现场维修。
8、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药品保障组
主要职能:负责疫情控制所需相关药品的采购及供应工作。确保相关药品及时入、出库,保证传染病门诊专门药房药品供应及人员值班。对相关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及合理性评价。
9、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院外转运组
主要职能:负责患者的院外转诊工作。接诊疑似患者时,医务人员严格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接诊入院的传染病患者救护车直接送至医院隔离留观病房,出诊医师应与病房医护人员做好相关交接工作。车上分区并标识,准备好防护服、口罩、手套、污物桶、污物袋等以及其他急救用品,接诊病人前后按规范进行车内清理及消毒等。
10、应急处理有关部门的职责
(1)重大传染病疫情时,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公共卫生科负责人必须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排查,根据事件的性质、涉及的人员数量,由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启动本预案,以及预案级别,并立即调用医疗救治和防护设备、药品、器械等物资。
(2)领导小组人员为全天候准备人员,并建立有效的通讯网络,听从组长调遣,随时准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领导小组负责修、制订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医务科负责组织协调全院临床、医技科室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负责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定期演练;药剂科、卫生材料科、设备科、院前急救负责医疗救治所需的防护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供给;公共卫生科、院感科负责疫情上报及消毒隔离和职业防护,并负责与区卫健局、区疾控中心联系。有针对性进行目标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当发生上述所列突发事件时,总值班必须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甄别,由院长根据事件的性质、涉及人员数量,所需调用医疗救治的防护设备、药品、器械等情况,宣布本预案的启动。
11、报告制度
(1)任何科室及个人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必须立即据实报院总值班,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报告内容包括:发病数量及目前病情,参与救治科室。
(2)院总值班迅速向主管院长汇报:
1)突发事件的性质。
2)发病数量及目前病情。
3)需要参与救治科室。
4)需要调用的人员、药品及设备。
(3)公共卫生科按程序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4)医院指派专人负责突发事件或疫情,定期向全院通报疫情。任何部门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向外界散布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
(5)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需立即报告医院办公室:
1)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现甲类传染病(霍乱、鼠疫)和乙类传染病新型冠状肺炎、肺炭疽的患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非典型肺炎的疑似病人以及病源携带者。
12、传染病疫情预警机制
各科室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要求,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
(1)预警分级
三级预警:外地出现疫情,本区无新发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在保证正常医疗秩序的前提下,由公共卫生科组织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材料科提供必要的物资储备。
二级预警:本区出现疫情,本院接诊疑似或确诊病例,做好全面启动应急预案的准备,感染科和公共卫生科加强消毒隔离制度的监督指导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的落实,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
—级预警:全面启动本预案,整合医疗资源:
1)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后,各责任科室人员必须时刻坚守岗位,服从医院统一安排。
2)强调各科室协同,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3)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常规,保证病历资料的科学性及完整性。
4)设置警戒线,所有参加救治的人员均有义务阻止无关人员进入救治区域,并防止患者及可疑人员离开。
5)救治科室保留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血液标本。未经院感科批准,病人排泄物不得随意处置。
6)在市CDC人员到来之前,公共卫生科人员组织院内流调人员负责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必要的隔离,相应部门共同实施监控措施。
7)相关科室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收治患者。
8)办公室做好统筹协调,信息科、材料科、药剂科、设备科、院前急救、膳食营养科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①保证通信畅通;
②电力、热力、通风、水源的供应;
③计算机维护信息系统做到信息准确,运行正常;
④保证运输车辆的完好。
⑤保证临时设施的建设。
⑥保证抢救人员膳食供应。做好对医务人员家属的解释与安抚,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⑦保证医务人员及临床使用衣物的及时洗涤及更新。
⑧安全保障,阻止无关人员进入隔离区;公安部门保持联系,实施对嫌疑人的监控。
13、突发事件分类:
(1)性质分类:1)批量呼吸系统传染病;2)批量消化系统传染病。
(2)地点分类:1)院外发生;2)院内发生。
14、突发事件的应急箱数量充足
(1)应急箱放在指定位置,内置物品均在有效期内,有关人员必须清楚。
(2)其他物品库存充足,随时待命:药品;物资器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担架、夹板、颈托、电筒、简易呼吸器等);棉上衣、口罩、帽子、手套;车辆;食品、水;消毒物品。
15、突发疫情应急处理程序
(1)公共卫生科接到科室疫情报告后,要进行初步判断,立即报告分管院长,并组织应急小组成员迅速到临床科室调查处理。配合区疾控中心核实诊断:查看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问清病史、症状,检查体征和核查检验结果,找出共同特征。
(2)确定登记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密切注意继发病例出现。
(3)积极配合对病例、接触者相关标本的采集工作,进一步取得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依据。
(4)根据区疾控中心的初步诊断意见,提出医院的治疗隔离防控措施:1)指定隔离病区和医学观察区,将疫情病人进行统一隔离观察和治疗,隔离密切接触者,是否出现继发病例;2)住院部所有科室病区要加强通风和空气消毒;3)医务人员要提高防控意识,加强自身防护;4)物业管理科负责加强科室病区及周围环境的消杀工作;5)医务科要组织技术力量加强对疫情病人的诊治,及时会诊、对危重病人转送;6)根据区卫健局及疾控中心意见,对临床医学观察病例及密切接触医务人员进行应急疫苗接种;7)完善疫情报告制度,指定疫情报告人,每天将疫情发展情况报分管院长,经院长办公会核实后上报区卫健局和区疾控中心。
16、总结阶段
疫情平息无继发病例和病原携带者出现,防制措施取得明显效果后,报请区卫健局和疾控中心取消疫情报告,及时对本次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进行总结,将有关调查表格、数据、资料分类整理、归档,并提出下阶段具体防控要求,落实首诊医生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应急处理过程中有失职行为的科室和个人,要根据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的严重程度,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并按医院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提高医院感染爆发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特制定本预案。
医院感染爆发:指在医院或某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院感染流行: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医院感染发生显著高于常规水平的现象。
一、组织领导:
1、成立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应急事件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医院感染、医疗、护理、药学、后勤等部门首席负责人及部分临床科室专家。
2、职责:
主要是负责组织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工作;组织相关人员会诊,提出诊治意见及整改措施;负责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报告。
应急办公室设在医院感染管理科,其职责主要是及时准确地完成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监测及调查工作;及时准确地传达领导小组的决定和督办;作好有关记录;及时完成暴发事件的调查报告;负责上下级和院内的联络及协调工作。负责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级别确定以及采取的防控措施提出建议;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卫生处置进行技术指导;对感染病人及高危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进行指导。
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的报告程序;
1、当疑有或出现医院暴发流行趋势时,经治医生应立即向本科室主任报告,并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上班时间报院感科、下班及节假日报医院总值班)
根据《医院管理办法》规定:医院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况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在12小时内报告市卫生局及区疾控中心报告。
1)3例以上医院感染爆发;
2)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爆发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4)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道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经调查证实为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在2小时内报告市卫生局及市中区疾控中心报告。
1)发生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爆发;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2、院感科接到科室报告后应立即向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报告,并向医务处等相关部门通报;
3、院感科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感染调查及监测工作;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
三、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理措施:
1、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积极开展调查,根据有关数据,分析可能的感染源和感染途径。
2、科室应根据确定或初步确定的感染源和感染途径,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并对处理措施进行持续监测。当感染源和感染途径不明确时,可以针对可能的感染源和感染措施,在不停止调查的同时,采取比较广泛的控制措施,并根据调查结果不断修正评价。
3、积极救治患者,实行感染病人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同时保护易感人群,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
4、协助疾控人员开展标本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5、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做好医院内医院感染病原体污染场所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进一步交叉感染和污染。
6、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部门报告事件进展情况。
一、总则:
1、目的:为了提高医院感染暴发处置能力,及时有效的采取各项防控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2、处置工作原则:处置过程实行调查与控制措施同步进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医院感染暴发的'扩大化。
二、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组织体系及职责:
1、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1)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组织、协调应急处理工作。
(2)对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事件成立与否做出最终判断。
(3)决定本预案是否启动和是否终止。
(4)研究并制定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及疑似暴发事件时的控制措施。
(5)负责对外信息发布。
(6)按规定向市疾控中心及市卫生局报告。
2、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技术专家组
(1)医院感染暴发医疗救治小组
①负责对疑似病例进行会诊、讨论,明确诊断并积极进行救治。
②负责对本预案的启动及终止提出建议。
③调度各科医疗技术力量(医务部负责医师调度,护理部负责护士调度),保障救治感染患者工作的开展。
④负责患者分流转运及转运途中的医疗监护。
⑤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⑥根据事态发展及调查结果完善诊疗方案。
(2)消毒隔离及医疗护理小组职责:
①根据事件性质,负责消毒、隔离、防护技术指导和具体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工作。
②协助调查医院感染发生原因,做好标本采集。
(3)流行病学调查小组职责:
①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
②负责对感染病例发生地点、时间、涉及人数、主要症状和体征、可能原因等信息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和报告。
(4)后勤保障组职责:
①负责消毒、隔离防护、救治药品等物资的应急供应。
②在接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通报后,总务部、药剂科应立即对医疗设备、防护器材、药品、消毒药械等进行库存检查、质量检修,根据库存状况及领导小组的进一步安排,进行紧急采购。
三、预案的启动
1、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程序及责任人:
(1)临床科室发生3例(含3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3例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由本科室科主任、护士长上报院感科,休息时间报总值班。
(2)检验科在短时间内(一般为7天),在不同患者的同类标本中三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不同病例中,三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立即上报院感科。
(3)在接到临床科室或检验科的报告后,院感科主任应立即向本院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进行报告,同时报告分管院领导,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同时向医务部、护理部、药剂科及总务部进行通报,以利于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4)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分管院长应于1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及市疾控中心报告,请求协助调查处理。
①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②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5)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分管院长应于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及市疾控中心报告:
①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②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③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确认程序
(1)在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程序启动后,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应在1小时内组织相关职能科室及专家组成员对暴发事件进行调查、确认,并对事件进行综合评估,研究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当领导小组成员出现不同意见时,由院长决定本预案是否正式启动。
(2)在本预案启动后,技术专家组必须立即召开会议,严格履行各自职责。
四、应急处置及控制措施
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同时,随着调查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及时调整控制措施。
1、查找感染源:院感科、细菌室应对感染患者、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2、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患者及相关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感染患者及周围人群发病情况、分布特点并进行分析,根据疾病的特点分析可能的感染途径,对感染患者、疑似患者、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确定感染途径。
3、对感染患者:积极实施医疗救治,控制感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
4、切断感染途径:在确定感染暴发的传播途径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感染源污染的环境采取正确有效的消毒处置措施。
5、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必要时对易感患者隔离治疗,甚至暂停接收新患者。
6、调查结束后应尽快将调查处置过程整理成书面材料,记录暴发经过、调查步骤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并分析此次调查的经验与不足,制定今后的防范措施。
医院一定要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医院突发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1、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区区域内涉及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以下简称重大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具体适用范围如下:
(1)某种在短时间内发生、涉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发病率水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相同临床表现的病人、病例不断增加、呈现蔓延趋势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
(3)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是指具有重大疫情特征,即突发性、针对不特定的社会群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受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
2、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一)成立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主要职能:负责组织制定全院传染病防控防治工作方案;负责整合、调动全院卫生资源;组织医疗救治专家组对全院医疗卫生人员开展相关知识的培训、重症病例会诊及医疗救治;负责收集、统计救治情况信息;负责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它事项。
3、重大突发传染病患者救治专家技术指导组
主要职能:随时掌握疫情变化,拟定重大突发传染病诊疗与危重抢救等具体方案,指导各科室对重大突发传染病患者的诊断、救治、会诊和转诊等工作,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及技能培训,并开展相应的督导工作。根据疫情变化,组建医疗小分队。
4、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院感防控工作组
主要职能:负责加强传染病人就诊各个环节的院感防控工作,指导并落实好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并加强督导,做好医院其他科室的院感控制工作。
5、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组
主要职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负责收集、审核、上报、订正传染病报告工作。按照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求,完整、准确的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完成网络直报,并保存传染病报告卡。
6、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综合保障组
主要职能:负责保障疫情防控工作中所需物资及必要的日用品供给,保证电力、热力、通风、水源的供应。保证通信、网络系统畅通,并具有随时增加通信、网络工作站的能力。保证临时设施的建设。
7、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器械保障组
主要职能:负责疫情中所涉及的医疗器械、防护用品等物资的采购与供应。做好重症患者抢救工作中所涉及的医用耗材的采购与储备工作。保证相关物资的有序发放,避免浪费。保证重点部门器械完好,随时可用。随时进行抢救设备的现场维修。
8、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药品保障组
主要职能:负责疫情控制所需相关药品的采购及供应工作。确保相关药品及时入、出库,保证传染病门诊专门药房药品供应及人员值班。对相关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及合理性评价。
9、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院外转运组
主要职能:负责患者的院外转诊工作。接诊疑似患者时,医务人员严格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接诊入院的传染病患者救护车直接送至医院隔离留观病房,出诊医师应与病房医护人员做好相关交接工作。车上分区并标识,准备好防护服、口罩、手套、污物桶、污物袋等以及其他急救用品,接诊病人前后按规范进行车内清理及消毒等。
10、应急处理有关部门的职责
(1)重大传染病疫情时,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公共卫生科负责人必须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排查,根据事件的性质、涉及的人员数量,由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启动本预案,以及预案级别,并立即调用医疗救治和防护设备、药品、器械等物资。
(2)领导小组人员为全天候准备人员,并建立有效的通讯网络,听从组长调遣,随时准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领导小组负责修、制订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医务科负责组织协调全院临床、医技科室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负责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定期演练;药剂科、卫生材料科、设备科、院前急救负责医疗救治所需的防护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供给;公共卫生科、院感科负责疫情上报及消毒隔离和职业防护,并负责与区卫健局、区疾控中心联系。有针对性进行目标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当发生上述所列突发事件时,总值班必须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甄别,由院长根据事件的性质、涉及人员数量,所需调用医疗救治的防护设备、药品、器械等情况,宣布本预案的启动。
11、报告制度
(1)任何科室及个人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必须立即据实报院总值班,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报告内容包括:发病数量及目前病情,参与救治科室。
(2)院总值班迅速向主管院长汇报:
1)突发事件的性质。
2)发病数量及目前病情。
3)需要参与救治科室。
4)需要调用的人员、药品及设备。
(3)公共卫生科按程序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4)医院指派专人负责突发事件或疫情,定期向全院通报疫情。任何部门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向外界散布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
(5)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需立即报告医院办公室:
1)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