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一名教师写教案是必备的技能,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7页及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
该课内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课时,在三年级学⽣已经学过多位数乘⼀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本节课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其乘法算理是⼀样的。该课也是⼩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内容。
教学⽬标
1.让学⽣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知识的迁移,⾃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法。
2.引导学⽣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法,体验知识迁移的过程,培养学⽣类推能⼒和概括能⼒。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认真计算并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法,能够正确进⾏笔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原理。
教具准备
学⽣⽤计算器
教学过程
课前2分钟⼝算练习
⼀、情境导⼊
播放北京标志性景点的图⽚。
教师:同学们,暑假你们都去哪⾥玩了呢?王叔叔、李叔叔暑假去了⾸都北京旅游,他们乘车所⽤的时间都是12⼩时,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去的呢?我们⼀起来看⼤屏幕。
王叔叔
旅游⼤巴
平均78千⽶/时
李叔叔
⽕车
平均145千⽶/时
教师:他们是从同⼀个城市去的么?
教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算出王叔叔所在城市到北京多少千⽶么?指明学⽣列出算式:78×12 学⽣列竖式计算,交流、汇报。
⼆、探究新知
李叔叔所在的城市离北京⼜有多少千⽶呢?如何计算呢?
引导学⽣列出算式:145×12
1.运⽤估算
能不能估⼀估李叔叔住的城市离北京⼤约有多少千⽶呢?
说⼀说估得⽅法。
要想知道准确结果,还得⽤笔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2.探究算理
学⽣尝试笔算,教师巡视,挑选出⼏种不同思路的算法到⿊板板演。我们先请刚才板演的同学说⼀说他是怎么算的吧,每⼀步的算理。(根据学⽣汇报,演⽰)
1 4 5
⼆、教学流程图
三、教学⽬标
1、知识⽬标
让学⽣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使学⽣会⼝算两位数、⼏百⼏⼗乘⼀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位乘法)。
2、技能⽬标
会⼝算两位数、⼏百⼏⼗乘⼀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位乘法)。
3、情感⽬标
(1)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2)通过交流、讨论,学⽣学会协助与合作,从⽽提⾼学习效果,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进⼀步加强。
四、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整数乘法的⼝算⽅法。
五、教学难点
通过交流、讨论,学⽣学会协助与合作,从⽽提⾼学习效果,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进⼀步加强。
六、教学策略
1、本单元内容以启发式教学、实践活动、探究、检验等⽅法进⾏教学,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使学⽣会⼝算两位数、⼏百⼏⼗乘⼀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位乘法)。
2、辅助⼿段: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能够创造较为真实的模拟情景,产⽣“⾝临其境”的直观效果,学⽣体会数学知识的实⽤性。
3、准备材料:多媒体课件、卡⽚、学⽣上课的练习题。
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新课
1、懒⽺⽺要去旅游,可以坐什么交通⼯具去呢?(它想同学们给它⼀些建议)
2、你们想知道⼀些交通⼯具的运⾏速度吗?
(出⽰六种交通⼯具的时速的图⽚)
【设计意图】
以学⽣们喜爱的动画⽚中的⼈物喜⽺⽺创设情景,能迅速吸引学⽣,引起他们的注意。
(⼆)探索计算⽅法
1、出⽰例1:
故事情节:懒⽺⽺出发时给灰太郎看见了,于是灰太郎去追喜⽺⽺。
我们来看看灰太郎能不能追上懒⽺⽺。
出⽰:灰太郎骑⾃⾏车追,1⼩时约⾏16千⽶。
懒⽺⽺坐在特快列车上,1⼩时约⾏160千⽶。
师:同学们能追上吗?
(1)灰太郎骑⾃⾏车3⼩时可以⾏多少千⽶?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组交流讨论。⼩组汇报
问:30⼩时⾏多少千⽶?
(2)懒⽺⽺坐特快列车上,3⼩时⾏多少千⽶?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组交流讨论。⼩组汇报
问:30⼩时⾏多少千⽶?
(3)灰太郎马上回家,改坐飞机。(飞机每⼩时飞800千⽶)
⼆、教学⽬标:
1、知识⽬标
通过练习,让学⽣进⼀步熟练⼝算整⼗、整百数乘⼀位数(或整⼗数)乘法的计算⽅法。
2、技能⽬标
提⾼学⽣的⼝算能⼒,培养学⽣良好的⼝算习惯。
3、情感⽬标
(1)感受数学计算的乐趣。
(2)通过交流、讨论,学⽣学会协助与合作,从⽽提⾼学习效果,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进⼀步加强。
三、教学重点
会⼝算两位数、⼏百⼏⼗乘⼀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位乘法)。
四、教学难点
提⾼学⽣的⼝算能⼒,培养学⽣良好的⼝算习惯。
五、教学策略
1、本节课内容主要以⽐赛形式完成。吸引学⽣计算的兴趣。
2、辅助⼿段: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补充⼀部分的练习。
3、准备材料:多媒体课件、学⽣上课的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
(⼀)基本练习
1、完成书本P47练习六,第4题。
揭⽰课题:⼝算乘法练习课。
2、P48第5题。
【设计意图】
复习上节的内容,作到温故知新的作⽤,做到巩固的作⽤。
(⼆)理解提⾼
1、第6、7题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两题的练习让学⽣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意义与以前所学的乘法意义相同。加强巩固乘法意义的学习和理解。对今后乘法应⽤掌握有良好作⽤。
(三)拓展练习
第8题和思考题
【设计意图】这两题是提⾼题,不要求所有的同学都能掌握,所以教师讲解分析针对在课堂教学
中“吃不饱”的同学。
(四)课堂作业
教师准备的⼝算练习。
【设计意图】
巩固本节课所学,并作为检测学⽣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段。
(五)板书设计
(板书有关的练习题解答)
第三课时: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板芙镇板芙⼩学彭亚燕
【教学内容】⼈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9页例1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如果让你计算四位数乘两位数,你有办法吗?下课试试看。
(设计意图:四位数乘两位数表⾯看只是对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的⼀次拓展,但实质是对学⽣是否掌握计算法则的⼀次检测,是对学⽣迁移类推能⼒的再次训练。)
第四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设计
板芙镇板芙⼩学杨忠华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3页。
【教学⽬标】
1、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法及简便写法,进⼀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培养迁移类推及概括等能⼒。
2、能⽤简便的竖式写法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3、会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计算和解决⽣活中的有关问题,逐步形成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法及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
1、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出⽰:60×50 240×20 (板书:因数末尾有0)
2、你能⼝算吗?你是怎样算的?
⽣:先把0前⾯的数相乘,数⼀数两个因数中⼀共有⼏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个0。
3、学⽣猜⼀下,我们能不能⽤⼝算的⽅法进⾏笔算呢?请看以下例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唤醒学⽣已有的知识与体验,从类结构上为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学做铺垫。)
⼆、运算知识迁移,构建新知
1、出⽰材料,特快列车每⼩时可⾏160千⽶,普通列车每⼩时可⾏106千⽶。
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励学⽣提的问题,并评价,抓住有⽤资源引出问题。)
⽼师能提⼀个问题吗?⼤家思考⽼师的问题包含了⼏个问题啊。
出⽰例题问题:它们30⼩时各⾏了多少千⽶?(重点让学⽣理解“各”字在问题中的意义)板书⼦问题:特快列车30⼩时⾏了多少千⽶?普通列车30⼩时⾏了多少千⽶?
2、交流“特快列车30⼩时⾏了多少千⽶”的算法。
(1)、怎样列式?
(2)、怎样计算?
(3)、有没有更简便的⽅法?
A、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0”数字的对位?
B、怎样确定积的末尾的“0”的个数?
(4)通过对⽐,你喜欢哪种⽅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迁移类推的办法,不仅是⼀种有益的联想,也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的⼀种思路。让学⽣经历探索因数末尾有零的笔算⽅法的过程,并在探索计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类⽐迁移以及分析、概括的能⼒。)
3、交流“普通列车30⼩时⾏多少千⽶”算法。
(1)学⽣独⽴列式,⽤竖式的简便写法怎么写?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中间有“0”)
①3为什么和6对齐?
②⼗位3和⼗位0相乘这⼀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③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在独⽴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和探索;在交流和探究的过程中,碰撞思维,学会表达;在不同思维的表达与碰撞中,收获和发展;在收获和发展中,进⼀步学会学习与思考。)
做为一名教师写教案是必备的技能,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7页及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
该课内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课时,在三年级学⽣已经学过多位数乘⼀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本节课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其乘法算理是⼀样的。该课也是⼩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内容。
教学⽬标
1.让学⽣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知识的迁移,⾃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法。
2.引导学⽣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法,体验知识迁移的过程,培养学⽣类推能⼒和概括能⼒。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认真计算并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法,能够正确进⾏笔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原理。
教具准备
学⽣⽤计算器
教学过程
课前2分钟⼝算练习
⼀、情境导⼊
播放北京标志性景点的图⽚。
教师:同学们,暑假你们都去哪⾥玩了呢?王叔叔、李叔叔暑假去了⾸都北京旅游,他们乘车所⽤的时间都是12⼩时,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去的呢?我们⼀起来看⼤屏幕。
王叔叔
旅游⼤巴
平均78千⽶/时
李叔叔
⽕车
平均145千⽶/时
教师:他们是从同⼀个城市去的么?
教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算出王叔叔所在城市到北京多少千⽶么?指明学⽣列出算式:78×12 学⽣列竖式计算,交流、汇报。
⼆、探究新知
李叔叔所在的城市离北京⼜有多少千⽶呢?如何计算呢?
引导学⽣列出算式:145×12
1.运⽤估算
能不能估⼀估李叔叔住的城市离北京⼤约有多少千⽶呢?
说⼀说估得⽅法。
要想知道准确结果,还得⽤笔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2.探究算理
学⽣尝试笔算,教师巡视,挑选出⼏种不同思路的算法到⿊板板演。我们先请刚才板演的同学说⼀说他是怎么算的吧,每⼀步的算理。(根据学⽣汇报,演⽰)
1 4 5